第125章 清軍北歸(第2/2頁)

兩人商量確定之後,阿濟格立刻下令連夜撤軍,同時又命人去通知駐守平谷的清軍與自己的人馬匯合,一起北返,從冷口出關。

第二日一早,朱慈烺就在新城內得到了清軍撤退準備出關的消息,並已經從薊州和玉田中間橫穿過去了。

朱慈烺頓時無語了,薊州和玉田的守軍就眼睜睜的看著清軍大隊人馬從眼皮底下走了?

在薊州的馬如龍和祖大樂確實眼睜睜看著清軍,攜帶大量輜重糧草和人口從薊州撤退了,清軍人馬太多了,他們壓根就不敢出城追擊和騷擾。

“這個祖大樂,還真信守諾言,沒跑……”朱慈烺嘆了口氣,雖然惋惜薊州的守軍沒能拖住一下,但他並不著急。

能出關的地方只有兩三個,按照清軍的方向也只有建昌的冷口了,而冷口距離寶坻三百多裏路,清軍最少需要八天的時間才能帶著輜重財物到達冷口,明軍輕裝追擊,用不了幾天就能在其出關前追上。

在新城,朱慈烺召開了戰後總結會,由勇衛營和新營兩部人馬的將官參加,對此戰進行了全面的總結。

汪萬年和張世澤二人有幸受到邀請旁聽,開始二人對這種會議感到十分新鮮,隨著會議的進行,二人這才發現這種總結會是多麽的厲害。

根據統計,此戰共斬敵一萬一千,加上打崩了揚古利堵門的人馬並斬獲了兩千多級,還有之前守城斬獲的五千多,共計斬敵一萬八千人。

主要是阿巴泰太謹慎了,一開戰打不過就急著撤軍了,讓明軍拉開了陣勢卻沒有擴大戰果的機會,不過在後面的追擊戰中倒是斬殺了不少。

此戰明軍損失也比較多,四營人馬共損失三千五百多人,朱慈烺對下令將戰死將士的遺體送往京師陵園安葬,靈牌入忠魂祠,新營撫恤按照勇衛營的標準。

朱慈烺寫了一封詳細的戰報派人送到了在順義城的曹化淳,讓他過目後再派人送到宮裏,曹化淳接到戰報後笑容滿滿的捧著捷報親自回京了。

在開完了總結會,朱慈烺又收到一個消息:盧象升率天雄軍已到了大興城附近,明日就可到達新城。

……

注:有書友說一場戰鬥能承受的損失只有5%-10%,本書中動不動出現清軍成千上萬的損失感覺太假了,這裏我簡單解釋一下:

在漢唐時,對周邊國家戰爭中經常出現一打幾的戰損,那是因為漢唐時期漢族的裝備碾壓周邊,經常出現你吃我一箭就一個窟窿,我吃你一箭只是盔甲破損,本人壓根沒事這種碾壓。

而後來東西晉的亂世加速了周邊國家吸取漢文明的速度,到了元代更是近乎拉平了東亞各國的科技水平,在裝備差距不大的情況下,自然很難重現之前那種一個打五個,砍瓜切菜的情況了。

眾所周知,崩潰也會有一個崩潰線,一般認為古代正常軍隊是一成,也就是一萬人死傷一千時就崩潰了。

而崩潰是一個過程,也需要一個時間來過度,畢竟從被鼓舞起勇氣、以決死的心態沖鋒,轉變為被巨大戰損比下的崩潰也是需要時間的。

在漢朝時裝備碾壓帶來的戰鬥力可以讓敵人在士氣消退前就打崩了對方,這個時候崩潰帶來的只有屠殺式攻擊。

跟玩遊戲打Boss分幾個階段一樣,一萬人理論上死傷一千人就奔潰了,但漢軍直接輸出爆表,從第一個對戰階段跨越第二個僵持階段與第二個崩潰階段,直接打到第四個屠殺階段。

後來的宋明時期就沒有了裝備優勢帶來的戰鬥力,就得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打,自然戰損不好看,死個一成就崩潰大敗了。

其原因就是戰場受傷,只要有時間在僵持,那麽傷者要麽能逃跑,要麽能被帶回去救治,或者被夥伴拖屍回去,導致雙方戰損比不那麽誇張。

沒有全圖視野的正常士兵只看得到我方在死人,敵方也在死,自然不會變成漢朝那種我方一片片死,敵人偶爾躺下一兩個的情況了。

同樣的,勇衛營和新營使用的都是精良的火器和甲胄,在裝備上是絕對的碾壓,加上嚴格的戰術配合,加上射程上的優勢,以熱武器打崩潰冷兵器的清兵還是很輕松的。

以上看法是在看《從黃河文明到“一帶一路”》這本書中總結出來的,希望對大家理解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