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三棱刺刀(第2/2頁)

朱慈烺繞著這安裝了刺刀的火槍轉了半圈,對這賣相還算滿意,隨後命人對著不同盔甲厚度的假人檢測刺刀穿透力。

據《大明會典》記載,在景泰二年(1451年),大明就首次出現在鐵銃上安裝矛頭用於刺殺,將火槍與長矛的性能融於一身。

直到一百多年後的16世紀中期,歐洲才出現了在獵槍上安裝矛頭用於刺殺獵物的發明。

在後世的歷史上,刺刀產生於1647年的法國軍隊,那是一個法國的火槍兵嫌一手拿著火銃,另一只手拿著短劍近戰很麻煩,就將自己的短劍插在槍口上。

就是這樣一個心血來潮的發明,就改變了後世戰爭的模式,所有長槍兵也逐漸失業改行,退出歷史舞台了。

自從良鄉血戰後,朱慈烺一回到京師,就立即通知盔甲廠生產刺刀,不過這種刺刀並不是後世的抗戰時的扁平頭刺刀,而是三棱軍刺。

朱慈烺考慮,扁平頭刺刀對鋼的要求比較高,以大明目前的生產力怕是很費勁,而且清軍大多身穿兩三層的重甲,用這種不成熟的扁平頭刺刀,估計壓根刺不穿韃子的盔甲就被折斷了。

朱慈烺又考慮到明初的長矛頭,不過考慮到太過笨重,而且又被歷史淘汰了,朱慈烺只能放棄,最終他想到了後世在部隊時的三棱軍刺。

三棱軍刺刀身呈棱型,對材質的要求低於扁平頭的刺刀,從結構上也顯得更為結實一些。

最主要的是,三菱軍刺殺傷力非常的高,它有著棱形的外表,冰冷的顏色,其致死率非常的高。

三棱槍刺紮出的傷口,大體上是方形的窟窿,鮮血不僅當場順著凹槽流出,這種傷口更是無法包紮止合,特別是在戰場上,根本沒機會叫救護車什麽的,直接等死吧!

三棱刺刀的缺點也很明顯,功能比較單一,缺乏扁平刺刀具有的砍、劃等功能,只能一味的刺刺刺,當長矛使用。

由於時間很短,目前盔甲廠加班加點只生產出了五百個三棱刺刀,都是勇衛營火槍的銃管規格來制造的。

理論上,安裝刺刀並不影響火槍的發射,但目前的燧發槍裝彈模式都是前裝式,在火槍前安裝三棱刺刀,肯定影響裝填速度。

為了避免這種麻煩,朱慈烺釆用的是最早的裂口式安裝法,使用套管卡口安裝三棱刺刀,平時戰鬥將三棱刺刀裝在劍套中配在腰間,近戰之時再安裝。

鑒於三棱軍刺太過霸道,為避免在訓練中誤傷,平日勇衛營的訓練時不開刃,出征之時才開刃(刀尖),自帶小塊磨石,開刃花費的時間大概就五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