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太子真乃神童(第2/2頁)

崇禎聽完一愣,心中暗道,這才出閣讀書一年的時間,太子居然都讀過《論語》和《孟子》了?

朕當年十歲的時候才學完《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呢,至於《資治通鑒》更是十幾歲的時候才開始看的。朕得考一考他,可不能讓他小小年紀就學會說謊騙人。

崇禎皇帝想到這裏,說道:“父皇有一個疑問,不知道皇兒能不能替朕解答。”

“請父皇陛下示下。”

“古語既有‘君子遠庖廚’,為何還有‘治大國如烹小鮮’這樣的比喻?君子既然要遠離廚房,怎麽又能將治國比作做菜呢?豈不沖突?”崇禎笑吟吟的看向朱慈烺,看他如何作答。

朱慈烺心裏一笑,皇帝老爹這是在考他呢。

“回父皇陛下,‘君子遠庖廚’,並非指君子要遠離廚房,這句話出自《孟子》中的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意思就是但凡有血氣的東西都不要去殺它,推崇的是不忍之心,讓君子不要造殺孽,是孟子勸誡齊宣王要實行仁術。

而‘治大國如烹小鮮’,則是出自《道德經》,表達的意思是治理一個大國不宜翻來覆去,不要動輒擾民,更不要亂折騰。”

朱慈烺的一番解答,頓時讓崇禎目瞪口呆,他只是心血來潮的考較一下朱慈烺,只要能說出這兩句話出自哪裏就可以,表示朱慈烺沒有說謊,的確已經讀過四書五經了。

可崇禎沒想到,太子居然連意思都表達的無誤,甚至連‘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句出自《道德經》,卻並非出自四書五經的話,都能理解的這麽好?

這太讓崇禎震驚了,自己這太子,真乃神童也!

一旁的王承恩也是瞪大了眼睛,有些失儀,他是陪伴崇禎長大的太監,對崇禎的學識那是一清二楚,小時候貪玩不愛學習,沒想到生出的太子居然是個神童。

崇禎的臉上露出了自豪笑容,大笑道:“哈哈,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唐朝的劉晏在七歲時,就被傳為是神童,能做文章,皇兒現在也是七歲,絲毫不遜於劉晏!”

見龍顏大悅,朱慈烺雖面有笑意,但表現的很平靜,並不因此倨傲自滿。

這讓崇禎和王承恩更加的驚訝,小小年齡就能做到如此,實屬不易。

崇禎滿意的點了點頭,接著問道:“皇兒可會寫字了?”

他覺得,能識字不代表會寫字,知道文章意思也並不難,太子每天有大學士講筵,萬一這個問題在此之前有人對太子提過呢?

不得不說,崇禎想多了,疑心病犯了!

“自然可以!”朱慈烺毫不謙虛,他需要好好的表現,爭取搞到實權,特別是軍權。

朱慈烺兩世為人加起來三十多歲了,比崇禎都要大十歲,這點啟蒙的小玩意還不是信手撚來?哪怕是用毛筆寫繁體字,雖然剛練習不久,字寫的還略顯稚嫩,但也有了一些蒼勁之感。

在這時,崇禎震驚的看著這些字,再次哈哈大笑,說道:“好!好!好啊!”

崇禎連呼三聲好,興奮之余抱起了朱慈烺,又接著問道:“皇兒,現在識得多少字了?”

被一個靈魂上比自己小十歲的男人抱在懷中,朱慈烺感覺渾身都不自在,隨口回答道:“回父皇陛下,皇兒識得所有字。”

崇禎這次下巴差點沒掉下來,過了好一會才回過神兒來,高興地說道:“好好好,真是父皇的好皇兒。”

崇禎興奮的也不知都該說些什麽了,放下朱慈烺,又接著說道:“來,陪父皇一起來批閱奏疏。”

朱慈烺一聽,心中一振,沒想到這麽輕松的就接觸到了這等機密之事?

……

注:關於稱呼,明太祖朱元璋手定的《祖訓錄·禮儀》規定:

凡進賀表箋,皇子封王者,於天子前自稱曰“第幾子某王某”,稱天子曰“父皇陛下”,皇後曰“母後殿下”。

若孫,則自稱曰“第幾孫某王某”,稱天子曰“祖父皇帝陛下,”皇後曰“祖母皇後殿下”。若弟,則自稱曰“第幾弟某封某”,稱天子曰“大兄皇帝陛下”,皇後曰“尊嫂皇後殿下”。

侄則自稱曰“第幾侄某封某”,稱天子曰“伯父皇帝陛下”,“叔父皇帝陛下”,皇後曰“伯母皇後殿下”,“叔母皇後殿下”。

若尊屬,則自稱曰“某封臣某”,稱天子曰“皇帝陛下”,皇後曰“皇後殿下”。

若從孫以下,則稱“從孫、再從孫、三從孫某封某”,皆稱皇帝皇後曰“伯祖、叔祖皇帝陛下”,“伯祖母、叔祖母皇後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