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太子上書(第2/3頁)

當時帝洛南正在吃飯,聞言滿不在乎地說:“我為什麽要在乎?你會在乎一碗飯裏面有多少顆米嗎?”

說著,他讓傭人給那位勇敢的官員盛了一碗飯:“吃吧,吃了就算了。”

那官員看著碗裏的一粒粒米,想到將要落地的一顆顆人頭,悲從中來,嚎啕大哭,從此粒米不進,數月之後消瘦而死。

這個故事真假難辨,但大家都相信,帝洛南真的是完全不在乎人命的。

……他甚至連“數字”都不在乎。

沒有人敢跟這個魔王頂撞,因為誰也不想死。

就算是最勇敢的人,也不會希望自己死得連個“數字”都不算。

所以,這種要跟“政治正確”對抗的事情,交給帝洛南的話,他只要一句話,就能把“政治正確”踩在地上,碾得滿臉是泥。

但這樣的結果,蒼淵不願意!

他不僅要追求好結果,也想要好的過程。

雖然他承認,很多時候“好結果”和“好過程”不能兼得,但既然不是什麽十萬火急的事情,不是什麽人命關天的矛盾,他寧可多花時間精力,努力去尋找能夠兼顧的辦法。

“這也太為難人了!”幕僚們紛紛抗議。

“為難大家,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蒼淵笑著說,“我們的一舉一動,牽涉到百姓的安危禍福。我們多一分為難,百姓便少十分辛苦。大家既然入蒼某的門,就該對遇到這種麻煩有所準備才是。”

“你當初邀我出仕的時候,可是說‘錢多、清閑、還有漂亮妹子’的——結果你拿前後兩個真話藏了中間的假話,太卑鄙了!”

“兵不厭詐嘛,我要是不說‘清閑’,光靠‘錢多’和‘漂亮妹子’,能把你從萃芳居的酒壇子裏面撈出來嗎?”

“我現在後悔了,想要泡回去,行不行?”

“當然可以,只要你把手頭上那批案卷處理完了就好——嗯,我記得分配給你處理的是一百七十七樁案卷,其中不少都是類似這樣的疑難。你把這些都處理得幹幹凈凈漂漂亮亮,蒼某用八擡大轎送你回萃芳居的酒壇子裏面睡覺。”

“……把那些都弄好了?你不如買個酒壇子給我當棺材算了!”

於是大家哄堂大笑,氣氛十分的快活。

潘龍微微一笑,從回憶之中醒來。

酒館的眾人正在興高采烈地談論關於太子上書的事情,他們提到,不少老臣也跟著太子一起上書,意思大致上都一樣——之前清查財產的事情就做得很好,按照計劃,足足有一年的時間可以用來完成財產清查工作。如今才只是七月,按照人口來計算,已經完成了七成以上。剩下的小半年,怎麽也足夠完成其余人口的財產清查,那又何必著急呢?

乍看上去,這些說法很有道理,著實能夠迷惑不少人。

但潘龍卻知道,這其實是睜著眼睛說瞎話!

清查了七成人口的財產?那清查了民間總財產的幾成啊?

有一成嗎!

潘龍前世,聽說過一個著名的理論。

一個社會的財富分配比例,是社會穩定程度的標志。而財富分配比例裏面,百分之二十的人口掌握百分之八十的財富,算是一個臨界點。

一旦超過這個臨界點,社會的財富就會不可逆轉地朝著越來越向少數人集中的方向發展。除非爆發戰爭,否則沒有任何國家能夠逆轉這個趨勢。

而在大夏,按照潘龍的估算,這個社會九成以上的財富,被不足百分之一的人掌控著。

占據人口大頭的農村鄉民們,往往沒有什麽余財。除了北地、南海之類開拓區,譬如中原的鄉村,村中大多數百姓一年到頭,其實也就混個溫飽。

吃飽喝足就已經很難了,還想要攢錢?

做夢呢!

但那些地主、富商、官員、江湖豪傑們,他們手指縫裏面隨便漏一點,就能抵得上多少百姓幾年的辛苦。

潘龍行俠仗義的時候,往往會順帶著搜刮一些浮財。一方面是他自己也要用錢,另一方面是這些錢可以拿來周濟百姓。

在他的經歷中,搜刮到最小的一筆財富,是大約黃金百兩,紋銀七八千兩,珠寶首飾不論。

那筆錢來自於一個手下有十幾個屠戶,控制了方圓百余裏牲畜屠宰買賣的惡霸。那人的房子也不算多大,家裏的傭人打手也不過十余人,但卻已經有如此身家。

而諸如天手幫這種有多位先天高手坐鎮的綠林大派,其中財富估計超過黃金十萬兩!

當然,那是要把諸如丹藥、首飾、兵器之類東西也折算成錢財,才可能有的數目。不過,那起碼都是“動產”,是隨時都可以變賣的浮財。

大夏皇朝財富分配比例,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