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國變

《國變》這本書,雖然是文超公的作品,但過去並不流行。

它所虛構的“變法”,距離大夏百姓的生活太過遙遠——主要是,大夏百姓無法理解一個統治著龐大的土地和人口,卻被遠在幾十萬裏之外的敵人以一支區區偏師打得丟盔棄甲,乃至於要割地求饒的國家。

就算是戰國時代,九州大地上的諸侯們也從來不曾在那些“番邦異國”面前吃過虧。至於大夏就更不用說了,北地、南海,全都是靠一刀一槍打出來的江山。

我們不去欺負別人,就已經是大慈大悲與人為善了,被人欺負?

抱歉,這個我真沒有代入感……

這本書裏面虛構的社會矛盾,就潘龍的感覺,似乎還是靠譜的——在這本書裏面,“大清國”嚴厲限制武道的傳播,民間只懂得一些粗劣的武功,絕大多數武者甚至連先天境界的邊都摸不著。只有得到朝廷或者世家大族的允許,才能夠修煉比較高深的武功,進而憑借強大的武力成為人上人。

而那幾個侵略“大清國”的番邦,則是全民普及武道教育。就算最高深精妙的武道,也向所有人開放。官府每年統一核定大家的武道修為,然後根據武道修為給予對應的額外權利。

所以那些番邦人數雖然少,但武道強者卻很多。區區三千人的偏師裏面,就算是打雜的輔兵,都有接近先天境界的修為。軍中精銳清一色的真人宗師,甚至連長生者都一抓一把。

更重要的是,他們熱衷於學習和研究,當他們和“大清國”接觸之後,便努力研究“大清國”的武道,很快就拿出了一系列克制和破解這套武道的手段來。

……這對他們來說,算是常規操作。一個番邦高手,至少要懂得五六套風格不同的武道,才能夠應對各種情況。而且他們還需要定期學習最新的武道知識,才可以確保自己不落伍。

那種閉門修煉幾十年,出關之後天下無敵的情況,在番邦是絕無可能的。

閉關三十年?等你出關之後,很可能會發現你的武功早已被破解,就算修為低你一個層次的人,都能輕松打敗你!

老實說,這種情況別說大夏的讀者們無法理解,就連潘龍這個穿越者,也不大能夠理解。

文超這設計的什麽故事啊?亂七八糟的!

當初他粗略翻看過《國變》之後,評價就不高。

“抄歷史可比抄小說難多了,畢竟……小說需要合理性,歷史不需要啊。”他如此感嘆。

那本書自然也被他束之高閣,再也沒看過哪怕一次。

大夏各地的讀者,基本也是類似的情況。如果不是因為這本書是文超公的作品,從筆法和用詞可以看得出來當非偽造,只怕它早就無人問津了。

即便如此,也有不少人認為,這本書可能是偽造的。有人假借了文超公的名義,仿照他的寫作習慣,編了這麽一個故事出來。

這種說法一度很有市場——因為誰都不相信,才華絕世的文超公會寫出這麽一個差勁的故事來。

……直到帝洛南變法。

帝洛南提出變法的經過,以及他提出的變法措施,其中很多內容都和《國變》有相似之處——這也是保守派攻擊變法的一個重要理由。

眾所周知,《國變》是一本並不優秀的仿作,所謂“學乎其上,僅得其中”。學習這種拙劣作品裏面的做法,結果會怎麽樣?

不用問都知道!

而且,就算只看故事裏面發生的事情,也知道變法破壞了太多人的利益,破壞了整個社會的穩定。最後“大清國”非但沒有因為變法而掃除弊端變得強大,反而因為變法而激化了內部矛盾。在不久之後,那些平民出身的新生代武道強者們,就在各地掀起反旗,甚至於有人和番邦合作,裏應外合。

《國變》沒有結局,結尾是一群年輕人在“大清國”最東部的繁華城市裏面開會,以共同的理想互相勉勵,結成了一個以五星為標志的組織,發誓要掃蕩弊端、重整河山。

然後,便是一句讖緯。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這沒頭沒尾的結局,只有同為穿越者的潘龍才看得懂。

大夏人看不懂這個結尾,但並不妨礙他們知道這故事最後,“大清國”的下場很糟糕,估計是要完。

這自然就又成了可以用來攻擊變法的理由——哪怕是虛構的故事裏面,變法都不僅沒有能夠強國,反而導致了亡國。那又怎麽能做這禍國殃民的變法呢?

總的來說,因為帝洛南的變法,《國變》這本原本籍籍無名的小說,在大城市裏面稍稍走紅了一段時間。

但是,也僅僅是很短的一段時間罷了。

畢竟這本書……真的寫得不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