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帝洛南的變法計劃

自從帝甲子至今,大夏皇朝建立已經超過千年,當今天子帝壬辰,乃是大夏皇朝的第二十九代天子。

千載歲月悠悠,大夏皇朝經歷了許多的風風雨雨,許多的政策已經漸漸不符合時代的要求。但每一個政策的背後,都有強大的利益群體,上到官員、下到平民,不知道多少人靠著這個吃飯。

想要改變,談何容易!

比方說蒼淵跟任長生提到的賦役法改革,就是如此。

賦者,賦稅;役者,徭役。這兩者合稱,就是泛指朝廷征收的各種賦稅,以及征派的各種徭役。

大夏建立之初,帝甲子以“一方水土一方人”為原則,提出了一地一賦役的政策。

具體來說,就是各個地區的賦稅和徭役,都要根據這個地區的實際情況來決定。而且不論地區繁榮還是落後,除去國家的統一稅收之外,都不需要額外負擔更多,好壞都是自己的。

這種做法有效的調動了地方上的積極性,在大夏初年推動了全國經濟的大規模增長。但是各地的先天條件畢竟是有差距的,隨著時間推移,那些能夠繁榮起來的地區紛紛繁榮起來,而資源匱乏或者交通不便的地區,則是真的發展不起來,漸漸淪為了窮山惡水。

繁榮地區自然不用多說,而那些窮山惡水,就成了大夏皇朝這個巨人身上的一處處傷口。

這些地方的人們因為窮苦的緣故,做事的時候往往不大計較手段,甚至於只要能得到好處,傷天害理也並不在乎——當一個人光是為了活下去就要竭盡心力的時候,什麽仁義道德,往往就很難兼顧了。

不僅如此,大夏發展多年,總體賦稅水平也提升了不少。按照戶部的統計,相較於帝甲子時代,如今的基本賦稅要求,已經提升了約莫兩倍。

帝甲子時代的三倍賦稅,對富庶繁華地區根本不值一提,但對於那些窮困地區來說,就是極為沉重的負擔。盡管朝廷經常削減地方賦稅,也常常出現官逼民反的情況。

不僅如此,因為朝廷會對窮困地區不時削減賦稅的緣故,很多不那麽窮困的地方也努力把自己作出窮困的模樣,以求少交賦稅。

畢竟,窮是百姓窮,交稅卻是大戶交稅,這其中的關竅,明白人一點就通。

“那他們準備怎麽辦?”聽了老祖宗的轉述,潘龍好奇地問。

“帝洛南的計劃是,重新勘定天下稅率。”任長生說,“一個地方究竟該交哪些稅?每一種稅又該交多少?這些都要重新勘定。”

“這似乎也可以。”

“從道理上說,當然是可以。但在實際執行上……稅率高低,和地方百姓、豪強乃至於官員們的利益都息息相關,所有從中得利的人,都不會願意重新勘定稅率的。”任長生嘆道,“而聽蒼淵的說法,這甚至還是帝洛南全部變法計劃裏面相對比較緩和,不容易得罪人的一條。”

“他還有別的變法計劃?”

“按照蒼淵的說法,有,而且很多。”

潘龍有些無語,沒想到帝洛南的心居然這麽大。

自古以來,做事最難。要考慮方方面面的想法,兼顧方方面面的利益,壓制方方面面的聲音,將一件大事做成,簡直可以說是難比登天。

帝洛南看到大夏皇朝問題重重,想要變法革新以解決問題、改善情況,這自然是好事。但他所謀求的這些事情都太大,就算只一個“重新勘定稅率”,都不知道能不能做得成,更不要說別的。

一口氣提出許多的計劃,結果只會分散力量,最後全都失敗!

他忍不住說:“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事要一點一點做。帝洛南才二十幾歲,有的是時間慢慢改變大夏皇朝的各種問題,他為什麽要那麽著急?”

任長生搖頭:“這個問題,我卻不曾問過。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去見一見蒼淵,跟他談一談。”

潘龍想了想,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帝洛南是帝家的成員,蒼淵也是帝家親信,自己身懷那個要命的大秘密,跟他們保持距離還差不多,自己湊上門去?

不知道“死”字怎麽寫嗎!

想到這裏,他嘆了口氣,說:“帝家的事情,自然該帝家人去管,輪不到我伸手。”

“天下事只有能不能管,沒有該不該管。”任長生先是義正辭嚴地批評了一句,但隨即話鋒一轉,說,“不過……帝家的事情,我們的確是沒必要湊合。別到最後他們得了好處,我們背了責任,給他們當替罪羊。”

潘龍愣了一下,問:“至於嗎?”

“誰知道呢,但朝廷平時不就是這麽做事的嗎?”任長生冷笑,“用人向前,不用向後。要你做事的時候你就是國之幹城,大家都指望著你了;等事情做完了,芝麻點大的責任都是你的,好處都是別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