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7章 六尺之勇,何懼踏營(第2/4頁)

正午陽光最猛烈的時分,聖人行駕終於抵達了南郊,激動人心的鼓角聲令剛剛告一段落,莊嚴的禮樂聲便隨之奏響。

以岐王李守禮、宰相姚元崇為首的群臣們早已經在南郊官道上班列整齊,眼見禦輦緩緩駛近,群臣趨行入前,整齊的大禮參拜:“王師凱旋,臣等恭迎聖駕歸京!”

等到大輦緩緩停下,李潼便在侍臣們的拱從下下車,接受群臣再拜大禮,然後便走進了南郊架設起來的大次禦帳,脫下一身行裝,換上了更加莊重的玄衣章服、武弁金冠,返回大帳中後在禦床坐定,群臣便又魚貫進拜。

群臣迎拜禮節完成之後,隨駕宰相王方慶出班宣讀敕書,將青海此戰的戰果略作總結。相關的戰報早在此前入京的捷報露布以及傳付有司的文書中多有記載,因此敕書中對於戰事涉及並不多,主要還是接下來各種禮事的程序。

比如太廟獻俘、皇陵祭告以及封賞六軍、功士大享等等,諸樁禮程排序緊密,將會持續兩三個月的時間,一直到下半年的朝貢冬集才會告一段落。

王方慶將敕書宣讀完畢,群臣又是一番歌頌,然後便由劉幽求與夫蒙令卿這一文一武兩員大臣馳告太廟,並向太廟供奉的先王與前哲英靈們請示獻俘太廟的吉時吉日。

當然在這方面,祖宗英靈們的話語權並不太高,關鍵還是要看當下朝廷君臣們方便與否。聖人遠征歸來,難免勞頓,需要稍作休養才能以一個好狀態拜謁太廟。而那些俘獲的蕃國俘虜們也要洗刷打理一番,才能讓這一場獻俘大禮顯得威嚴莊重。

一系列繁雜的禮節之後,帳內君臣們才能稍微輕松的對話一番,交流一下別來諸事。但也沒有談論太長的時間,李潼只是將留守宰相楊再思喚至身前,交代了一番接下來他生父李賢的追封事宜。

李潼如今雖然已經是大唐皇帝,但官方的嗣序說法仍然承認他的嗣父孝敬皇帝李弘。畢竟李弘乃是二聖嫡長,而且高宗大帝賜封孝敬皇帝,李潼在他四叔李旦之後接掌大唐帝國,唯有秉承這個嫡長的身份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法禮上衍生出來的一系列糾紛。

但他也並沒有就此徹底拋棄他的生父李賢,早在繼位之初便恢復了李賢的太子之位,恢復了他們這一支在法禮上的繼承權,同時將兩個兄長晉封親王,淡化了法禮上誰為嗣子的味道,就是為的日後做準備。

開元以來,過去這幾年的時間裏,朝廷對於這方面的問題始終淡化處理,並沒有分辨的非常明確。每逢祭祀的時候,李潼也都是親自主持他兩個爹的祭祀典禮,規格上不分伯仲。

可是現在情況又不同了,青海此戰他禦駕親征、大敗吐蕃這個強敵,無論是個人的威望還是大唐的國力恢復都有了一個突破性的發展,他已經不需要再死抱著孝敬嗣子這個法禮身份,需要給他親生父親李賢一個更加明確、更加尊崇的名分地位。

這也並不是李潼生性涼薄,一覺得自己翅膀硬了便要甩開他大爺,關鍵還是人倫血脈這一最基本的倫理道德無從回避。拋開個人的情感不說,他身體裏流淌的終究還是親爹李賢的血脈。

開元初年,社稷剛剛由亂入定,為了確保大局的平穩過渡,也不適合貿然掀起禮法上的糾紛。可是現在,當他有了這個能力,時局也有了這樣的環境,如果他還不給他生父李賢正名,那在孝道上就實在有些不近人情了。

因此有關李賢的追封,也是接下來禮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至於他大爺李弘,李潼也並不打算完全的拋棄,畢竟孝敬皇帝這個謚號是他爺爺李治賜給,李潼也的確是通過李弘的繼承人這一身份才繼承皇位,並不好徹底的予以否定。

李潼的設想是給李弘與李賢這兩個爹同上廟號,畢竟李弘僅只一個孝敬皇帝的謚號還是顯得有些不倫不類,兩人同祔太廟也有幾分兄終弟及的意思。

畢竟他生父李賢繼承人的位置是高宗在世時被剝奪的,如果他只給父親加廟號,這統繼秩序仍然顯得有些突兀,禮法上來說是背棄高宗遺命。如果中間加塞上一個他大爺李弘,則就沒有那麽突兀。

雖然說這哥倆兒實際上全都一天皇帝沒做過,但並不妨礙他們身後各自稱宗,沒辦法,誰讓兒子牛逼呢。

歷史上的神龍革命之後,中宗李顯便給他長兄李弘上廟號義宗,也有幾分渲染兄弟相繼的意思。畢竟他雖然是大帝遺命的繼承人,但實在被那個要了親命的老娘折騰的有點狠,神龍初年為了擺脫老娘的影響,禮法上將李弘稍作擡高。

可是到了李旦上位時,卻不想自己統序搞得這麽復雜曲折,便將義宗請出了太廟。而到了開元年間,唐玄宗雖然也曾做過李弘的嗣子,但還是決定繼承親爹的皇位,索性連義宗這個廟號都給廢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