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0章 國人庸碌,大論真雄

狼絕山口一戰,蕃軍究竟投入多少兵力並不可知,但在戰後唐軍清理戰場的時候,僅僅收撿的蕃軍屍體便有三千多具。至於實際的殺敵數量當然要更多,畢竟蕃軍在撤離的時候還帶走了許多的傷亡者。

這一場戰鬥可謂慘烈,殺敵數量甚至還超過了此前大非川與吐蕃前部人馬的那一場野戰。

戰後郭知運親臨此地,望著被戰鬥破壞得一片狼藉的山林溝谷、以及那成堆的蕃軍屍首,繼而便對跟隨在他身後的杜暹說道:“蕃軍已經亂了,這是一個好跡象。”

杜暹隨軍出征以來,表現一直可圈可點,此前的一番獻計,更讓郭知運對他重視起來,常作軍機商討。聽到主將這麽說,杜暹便點了點頭:“狼絕山口並非要害之地,得失亦不足以決定勝負。蕃軍卻仍投入重兵,可知統軍蕃將已經意不在此間勝負!”

戰爭中常常會發生僵持對峙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往往雙方是勢均力敵,任何一方都沒有足以打破僵局的力量,不得不暫時維持當下這種狀態。

而一旦局面僵持下來,每一分的力量投入都必須要加倍的慎重,如果將力量消耗在一些無足輕重的方面,那麽很可能接下來會遭受一系列的惡果,乃至於最終的潰敗。

眼下唐軍雖然占領了此境處牛心堆之外的絕大多數峰嶺據點,看似局面占優,但是根本的水源問題還沒有解決,每天取水便要消耗大量的人工勞力。

至於蕃軍雖然被圍困在牛心堆這一孤地,但後路還是暢通,實際上也沒有到達真正的絕境。

正如杜暹所言,狼絕山口地勢雖然也算重要,但卻並不能決定當下這種對峙的勝負。唐軍雖然占據了狼絕山口,但也暫時無力從這個方向對牛心堆蕃軍發起猛烈進攻。而蕃軍即便奪回此處,也並不能逼得唐軍撤離。

此戰蕃軍戰死者便有三千余眾,稍作估量所投入的兵力起碼也有萬人,卻是為了爭奪一個完全稱不上勝負手的地點,付出了如此代價還沒有成功,要麽是統軍的蕃將太蠢,要麽就是蕃將所感受到的壓力並不只來自於當下兩軍對峙的形勢中,要通過此戰達成一些戰場之外的目的。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這對唐軍而言都是一個好消息。戰場清理完畢後,郭知運便著令同樣傷亡不小的狼絕山口守軍撤回山外大營進行休整,同時又調來千名精卒繼續駐守於此。

蕃軍雖然沒有攻克狼絕山口,但在進攻過程中,也將此間的水源大肆破壞。但駐守此境仍然意義不小,蕃軍能夠在夜中調集上萬人馬進攻狼絕山口,可知此地與牛心堆之間的交通聯絡還是頗有基礎,可以作為接下來一個主要的進攻路線。

至於那些蕃軍屍首,則就盡數轉移到山外,在牛心堆山腳下的溝壑外築起了一座京觀。雖然說在這到處都是高山絕嶺的青海之地,區區三千多屍首築城的京觀規模實在有些不夠看,但那嘲諷與挑釁的味道卻是十足。

牛心堆山坡上,望著唐軍以己方屍骨所築起的京觀,韋東功臉色鐵青,胸膛間血氣翻湧,恨不能親率精卒沖下山坡對唐軍大殺一通。

只不過眼下兩軍正面對峙的這一片區域,除了蕃軍原本的防禦工事之外,唐軍又加設了一道新的防線,兩道防線疊加之下,雙方都已經不可能再從正面向敵軍發起進攻。盡管韋東功已是羞惱至極,暫時也只能強自忍耐。

不忍也沒辦法,眼下蕃軍已經徹底的被堵在了牛心堆上,想要打通側路的嘗試也以失敗告終。韋東功這會兒真的是心緒雜亂,無計可施了。

此前他向積魚城大營通訊請援,贊普仍然堅持在牛心堆阻截唐軍的前計,雖然也派出了一批增援,但是對於韋東功防禦不利、讓唐軍將己方防線大肆破壞的事跡也是頗為惱怒。

如果不是韋東功出身國中豪族,又有韋乞力徐這個長輩在贊普面前勸阻力諫,只怕贊普都要決定臨陣換將、將韋東功召回積魚城大加懲罰了。

原本吐蕃的整體定計是,先通過對水道的圍堵攔截延緩唐軍的進兵,然後在水勢集聚到一定程度後再破堤放水,讓牛心堆以東洪流泛濫、盡成澤國,若能直接沖垮唐軍自然最好,就算不能,也能讓唐軍行軍更加艱難。

可是現在,唐軍雖然一舉攻奪了蕃軍大部分的防線,但卻只圍不打,安心駐紮在牛心堆對面的平野上,並且開始修浚防洪的工事。

講到水火利器的運用與控制,唐軍的水平又遠遠超過了蕃軍,不獨依托地勢拓寬加深了赤水原有的河道,更在幹涸的河道兩側挖掘了許多用於泄洪的溝塘。

而這一切,都是在蕃軍眼皮底下進行的,這無異於直白的告訴蕃軍,老子早已經預判了你的後計操作,這一切注定只是無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