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0章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第2/3頁)

換言之,所謂的吐谷渾青海王遺澤在青海的影響力,甚至都比不上大唐過往數年在青海的經營所積累下的威望。在青海局勢變幻不定的當下,當地諸羌部更重視的還是基於現實的利弊考量,而非所謂的舊王情義。

但這也並不意味著青海王室就徹底的沒有了利用價值,且不說青海王慕容萬此番參戰、從安置地安樂州所帶來的幾萬部伍,單單青海王這一身份在青海秩序恢復方面仍有不小的意義。

雖然青海王一脈對青海底層羌民的影響已經微乎其微,但其存在仍然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青海地區的舊秩序格局。底層羌人在這舊秩序當中存在感本就不高,對此自然也就乏甚懷念,可是那些大部豪酋們對此卻仍懷有著不小的認同感。

青海王在青海雖然已經不再具有實際的統治力,但其存在本身便是吐谷渾曾經作為一個獨立政權的最大象征。

無論大唐還是吐蕃作為青海地區的統治者,如果完全抹殺吐谷渾王室的存在,那就意味著完全的否定了青海地區的舊有秩序。那些羌部豪酋們未必對吐谷渾王忠心耿耿,可一旦舊王被徹底幹掉,那便意味著他們的存在也將岌岌可危,必然會人人自危,不利於新秩序的建立。

所以吐蕃在征服了吐谷渾之後,也並沒有消滅吐谷渾王室,而是扶立起一個莫賀可汗作為傀儡,建立起一套統治秩序。

當然在所有征服者當中也並不是沒有倔脾氣的人,那就是隋煬帝。隋煬帝在攻滅吐谷渾之後,並沒有對吐谷渾的舊勢力與秩序進行保留,而是直接設立郡縣統治。但哪怕在當時,隋朝能夠控制的也僅僅只有海東有限的區域,且在不久之後吐谷渾便復國成功。

歸根到底,吐谷渾這個河西政權能夠存在長達數百年的時間,是有著一定的生存之道。且青海地區復雜多變的地理環境,也給當地勢力的起伏興衰提供了充足的戰略縱深與變數,想要進行徹底的規劃占領與歸化統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且不說中原皇朝在青海地區的經略得失,就連占有吐谷渾長達兩百年之久的吐蕃最終也並沒能徹底的消化青海。到了中晚唐時期,青海當地諸胡又加入到張議潮的沙州歸義軍,促成了河湟歸唐的壯舉。

所以,青海的得失與否,並不僅僅只是大唐與吐蕃兩大強權的軍事對抗,同時還是一個民族問題與階級問題。

青海王雖然已經遭到了青海當地底層羌民的拋棄,但那些大族豪酋們對青海王這一身份仍然有著不低的認同感,當然這一份認同感與忠義無關,而是代表著征服者肯不肯保留維系他們各自利益的標志。

這一系列的認知,也並不是李潼的憑空揣測,現實就存在著這樣一個反例,那就是如今在海西已經近乎眾叛親離的噶爾家族。

噶爾家如今在青海越發勢弱,雖然說在大勢上來說,根本在於吐蕃對這一權臣家族的放棄、以及大唐在軍事上的步步緊逼。

但若僅僅只是來自外部的壓力逼迫,也很難在極短的時間內便讓噶爾家處境如此蕭條。畢竟從祿東贊時期開始,噶爾家便立足青海,長達幾十年的統治,而欽陵在軍事領域也是青出於藍、接連創造輝煌。哪怕在去年,噶爾家的伏俟城周邊仍然聚眾幾十萬,完全看不出勢力衰弱的態勢。

可就在年後這短短幾個月時間裏,噶爾家的勢力便如同漏氣的皮球一般快速萎靡。李潼在從長安出發之前還將攻奪伏俟城作為唐軍前期最大的戰略目標,可是入隴之後,伏俟城噶爾家的勢力已經不再值得大唐過分看重。

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去年欽陵在積魚城外追殺圍剿了吐谷渾莫賀可汗。欽陵這一行為在當時看來的確是威不可擋,就連氣勢洶洶的吐蕃贊普都不得不暫時放棄對噶爾家的威逼而選擇退兵。

但是欽陵這一行為對青海當地這些大族豪酋們而言,那就實在是太瘋狂了。莫賀可汗名義上還是青海的王者,這一份權威自有吐蕃贊普背書,卻仍然不能阻止欽陵的屠刀揮下,那其他大族在噶爾家面前又有何安全保障可言?

在周邊沒有強大實力強硬幹涉青海之前,這些大族豪酋們盡管心生警惕與貳心,但是迫於欽陵強大的威懾,一時間也不敢有所異動。

可是隨著大唐宣布了對青海的收復計劃後,這些豪酋們又怎麽甘心繼續臣服於欽陵的淫威之下,任其生殺予奪,膽戰心驚的承受著朝不保夕的煎熬?

這世上從來沒有絕對的強大,特別是作為一個勢力的首腦,如果認為憑著強大的武力便能肆無忌憚的行事,那現實必然會給予其刻骨銘心的反噬。

作為當世屈指可數的戰術大家,欽陵當然不是那種一味恃勇用強的匹夫,但跟那卓越的軍事才能相比,政治智慧無疑是其一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