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8章 旗纛之下,俱朕肱骨

西域的胡情復雜,這一點從今日入朝諸多來自西域方面的胡酋賓使就能看得出。而在這錯綜復雜的胡情關系中也存在著一條主線,那就是原本的西域霸主西突厥。

西突厥的存在要比東突厥更久一些,一直到了高宗顯慶年間才被大唐名將蘇定方率軍攻滅。雖然大唐設有安西都護府全面負責處理彼方軍政事務,但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由於大軍遠駐成本實在太高,所以仍然是以羈縻懷柔為主。

而大唐在西域的羈縻政策,重點便是以原本的西突厥王室成員為主,其中的代表便是西突厥興亡、繼絕兩位可汗。

這一羈縻政策,最初的確是比較有利於西突厥故地的秩序恢復,讓大唐軍隊能夠快速從西線撤回,並且投入到對高句麗的攻伐中去。

但是漸漸的情況就發生了變化,西突厥興亡繼絕可汗作為大唐扶立的傀儡,手中並沒有掌握太強大的力量,其威懾之體現主要依靠大唐的扶持。

而且這兩個傀儡可汗彼此也是世仇,相互陷害攻殺,這極大違背了大唐扶立他們的本意。因此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大唐都沒有再設立興亡繼絕可汗,使得西突厥王族對西域諸胡的影響與威懾力大打折扣。

除了大唐本身邊務重點的策略轉變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吐蕃的崛起。在吞並了吐谷渾之後,吐蕃強勢的介入到西域的霸權爭奪中來,甚至就連大唐都一度屈於下風。在這兩大強國之間,原本的西突厥王室威嚴更加無從體現。

當然,除了外部這些因素之外,隨著西突厥的覆亡,西域當地勢力的崛起也從根本上動搖了西突厥王室對當地胡部的影響與控制力。而其中的代表,就是突騎施。

突騎施在西域勢力逐漸壯大,同時也在積極爭取獲得大唐朝廷的認可與扶植。特別是在大唐與吐蕃爭奪西域霸權的過程中,突騎施可以說是甚有表現,所發揮出的作用遠遠超過了原西突厥王族。

像是垂拱年間,迫於國中叛亂不斷的形勢,武則天不得不收縮邊防,撤回了四鎮留守的大唐兵力,希望以繼往絕可汗阿史那斛瑟羅為首的羈縻勢力能夠對抗吐蕃與後突厥的攻勢。

結果這位繼往絕可汗實在是渣的很,根本就不能守住四鎮之地,一旦遭遇進攻,便從所駐紮的碎葉城一路逃回了隴邊。反倒是突騎施悍勇作戰,奪回了阿史那斛瑟羅所丟棄的碎葉城。

武周長壽年間,王孝傑率兵收復四鎮,其實真正作戰收回的只有三鎮,另一鎮碎葉城則就是由突騎施重新獻給大唐。

當然突騎施這麽做也並非僅僅是因為心向大唐,在這一系列的事件當中,突騎施本身勢力也在快速壯大,已經實際控制住了大部分原西突厥的領地與部屬。

突騎施的壯大與西突厥王室的式微,是如今西域方面最大的形勢變化。但在歷史上很長時間裏,大唐朝廷都沒有正視、或者說不願意接受突騎施成為大唐在西域的代言人,仍然固執的以西突厥興亡繼絕可汗為羈縻統治的核心。

中宗時期,盡管時任安西都護的郭元振幾次力諫朝廷需要重視突騎施,不要再執迷舊計、一味倚重爛泥扶不上墻的西突厥興亡繼絕可汗,但當時的朝廷卻仍然沒有聽從這一建議,邊計處理一塌糊塗,最終引出了突騎施與後突厥聯合、發兵攻打安西四鎮,使得西域秩序蕩然無存。

最終,這一樁動亂以大唐承認突騎施在西域的地位、並放棄讓西突厥王室重返西域而告終。突騎施終於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大唐在法理上的承認,但這一份得意也沒有維持太久。

新被冊封的突騎施可汗為了表達對大唐的忠心熱情,旋即便與後突厥決裂,並率部作為大唐進攻後突厥的前鋒力量,結果被後突厥可汗默啜大敗,就連那位新任可汗也死在這場戰爭中,之後便又進入了長達十幾年的衰弱期。

而在這段時期中,大唐便又走回了扶植西突厥阿史那家的老路,興昔亡可汗阿史那獻重新返回西域,並帶來了西突厥阿史那家在西域最後的一絲余暉。

西域胡情形勢錯綜復雜,而隨著西突厥逐漸退出歷史舞台,突騎施的勢力漲消便是西域局勢最為直觀的體現。大唐、吐蕃、後突厥以及大食等周邊諸大勢力的興衰,也都與突騎施的起伏密切相關。

李潼身為一個後世來客,對於突騎施在日後西域局面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自然有所了解,更不要說眼下這一個苗頭已經是初露端倪。

雖然說眼下大唐的邊計仍然以和吐蕃的對線為主,但未來的西域必然也是大唐軍隊對外擴張的主力戰場,因此一些計略調整當然也要早作布置。

所以他才在今日的大朝上宣布罷免繼往絕可汗阿史那斛瑟羅的濛池都護一職,一方面自然是阿史那斛瑟羅這家夥實在是不堪大用,留在西域也沒有任何價值體現。另一方面,則就是對西域新貴的突騎施稍作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