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5章 英主名臣,相見兩歡(第2/2頁)

但唐休璟卻力諫朝廷不可輕易放棄豐州,並在極為不利的邊防形勢下苦守彼鄉,讓大唐始終在黃河以北的漠南地區維持其統治與影響,並成為構建三受降城的基礎。

之後唐休璟調任安西副都護,又適逢吐蕃大舉入寇、爭奪西域霸權。朝廷所派遣的韋待價在西征中一敗塗地,唐休璟則收撿敗卒,堅守於西州數年。並且在唐休璟的力請之下,朝廷才決定派遣王孝傑繼續西征並重新收復四鎮。

當然,唐休璟人生最高光時刻還是與吐蕃的洪源谷之戰。是役唐休璟率領唐軍、指揮若定,七十多歲的高齡親自披甲上陣,六戰六克,大破吐蕃,積吐蕃屍骸築作京觀。

這一場大勝,可以說是在大非川一役之後,唐軍在與吐蕃的正面戰爭當中最為輝煌的一次大勝,並由此逼得吐蕃放棄了對隴右與西域的攻略,轉向西南開拓,間接造成了吐蕃贊普赤都松贊壯年而夭。

歷史上,洪源谷一戰之後,唐休璟才終於獲得了朝中統治者的正視,被召回朝中擔任宰相。而這時候,距離他早年被貶謫出朝已經過去了整整五十年的時間!

武周一朝,對外戰事的確是一塌糊塗,但諸如唐休璟這種發奮於邊疆、戎馬一生,並最終位極人臣的光輝閃耀人物也不該被一言而抹殺。

歷史上所有的輝煌,從來都不是僥幸憑空得來,正是因為有著這種不計榮辱、舍命報國的英雄人物的付出,才有著中原皇朝的輝煌歷史。而這一種精神,也始終不曾消亡於這個民族的血脈之中,所以哪怕暫有沉淪、終究會有更加輝煌的崛起!

史書中對唐休璟的評價同樣極高,舊唐書中便贊言唐休璟諳練邊事,自碣石西逾四鎮,綿亙萬裏,山川要害,皆能記之。而這一份博聞廣記也並非憑空得來,乃是唐休璟用一生步量眼見所積累下來的寶貴財富。

至於《新唐書》中,則更盛贊宰相文武兼者,當時稱李靖、郭元振、唐休璟、劉仁願而已,乃是初唐之際出將入相的翹楚代表人物。

對於唐休璟這樣的國之幹練柱臣,李潼心裏自然也是滿滿的尊敬。早在彼此還未發跡時,李潼便已經瞄上了唐休璟,所以才與自家娘子唐靈舒締成一段先饞人家爺爺、再饞人家身子的良緣。

當須發花白、但仍精神矍鑠、步履矯健的唐休璟在中官引領下行向內殿時,遠遠便見到聖人早已經站在殿外階前等候,忙不叠趨行至前,叩拜說道:“臣老蒲之料、不器之員,豈敢有勞聖人出殿等候……”

“大都護如此自貶之言,不知羞煞多少立朝君子!朕少壯執國,尤仰老成柱臣才力襄輔。若非俗禮所拘,豈止殿前相候,歸期入京之時,便要策馬出城遠迎!”

李潼上前一步,彎腰以兩手扶起唐休璟。他與唐休璟已經不是第一次見面,早在開元初年剛剛掌國的時候,諸方鎮員入京來賀便已經見過了唐休璟。

不過這一次再見面,李潼仍然不免感慨盛名之下確無虛士,不說才器如何,單看儀容氣度,唐休璟便有一份讓人心折的魅力。

這老將如今已是七十多歲的高齡,但身形仍然不像尋常老人那樣佝僂瘦弱,若是端直而立,甚至比李潼還要略高出幾分,同時面龐方正威嚴,自有一份讓人不敢輕視的氣度。

而唐休璟受到聖人的如此禮待,臉上也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望向聖人的眼神中,除了一份臣下對君王的尊重之外,更有一種長輩對後進子弟的欣賞之情。

當然,唐休璟在聖人面前是不敢倚老賣老,但自家居然能夠幸結這樣一位尊親眷顧,這也是讓唐休璟做夢都忍不住要笑出聲的快意之事。

君臣相攜入殿,各自坐定之後,李潼並沒有先開口詢問唐休璟有關西域邊情的問題,而是先笑語道:“此前邊中仍有倚重國老之處,雖有不舍,只能繼續倚用。今國老歸朝,雖然春秋不加雕損,但親者情義更深,希望國老能夠留養京中,不知國老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