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56章 兵強馬壯,殺氣外露

演武繼續進行,而所進行演練的項目,也變得更加具體、繁多。不再僅僅只是陣伍、器械的張設鋪排,又增加了許多實戰內容。

不同地形、地勢下的攻防演練,比如山谷、河澤、平野、草原與沙漠等幾種相對典型的地形,還有溝壑堡壘、峰嶺關塞、當河營柵等各種通常的軍事設施,或平野設營、或進攻拔營,或搶灘登陸、或平川對陣。

基本上各種軍事場景以及軍事行動,都被編入了今次演武的程序之中,讓內外大軍熟悉各種戰爭的環境與節奏。

當然,驪山周邊是並不沒有這麽多的地貌形勢可供選擇利用。所以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裏,演武也並不只集中於驪山,大軍分批前往關東平原上許多經過預先選定的地點,進行各種操練的內容。

這些演武地點的選擇,除了兵部與京畿禁軍兩司選擇、安排之外,朝廷這幾年所儲備的一些軍事上的後備才士們也都有參其中。

如今朝廷選拔軍事人才的途徑與機構主要分為三個,第一便是內外諸軍各自舉薦選拔,主要由兵部負責主持。第二則是鷹苑、豹坊為核心的培訓機構。第三便是王孝傑這幾年所負責的武舉了。

這三種形式並存互補,彼此之間也並不壁壘分明,像諸軍所選薦人才更注重實際的作戰經驗與才能,而鷹豹兩司則更注重兵書韜略與武技打磨,至於武舉,則就是對這二者進行一個匯總考核。同時武舉的存在,也給天下軍戶子弟提供了一個投牒自進的上升途徑。

從開元元年至今,朝廷通過這種方式已經選拔了數百名軍事人才,有的已經解褐任官,或在諸州執法團練,或在內外軍中供職。有的則仍在考察培養,以待武銓任用。

雖然由於時日尚短的緣故,這一批少壯新銳們還沒有什麽顯功創建,遠稱不上大唐軍事體系當中的中堅主力,但眼下已經給大唐的軍事建設帶來的頗為正面的影響。

這其中最為顯著的,便是這些少壯武才們突破了以往關隴勛貴對京畿宿衛系統的滲透與把持。他們出身各不相同,既有李祎這樣的宗家少壯,也有蕭嵩這種江南名門子弟,起於隴右邊軍的郭知運同樣在鷹苑受業過,還有更加下層的比如安西大都護府所選送的、出身高句麗城傍的高舍雞。

這其中值得一說的是高舍雞的兒子高仙芝也已經出生,李潼在某次賜饗內衛將官並其家眷時還見過一次,長得虎頭虎腦的、很是精神。

關隴勛貴們把持滲透京畿宿衛系統,乃是大唐立國以來的傳統與積弊。他們伴生於西魏、北周府兵制的創立,並且參與締造了隋唐兩大帝國,哪怕是府兵制已經崩潰,他們仍然憑著元從余蔭與世代尚武的家風傳統而頑強的存在著。

哪怕是武周時期,武則天大肆引用關東、江南等世族與寒門人才,也僅僅只是在上層的政治環境中擠壓了關隴勛貴們的生存空間。但是在軍事上,效果則仍然不夠明顯。

這也並不是因為武則天不夠心狠,而是受困於各種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世上還沒有哪一派政治勢力擁有關隴勛貴那旺盛的武風傳統與規模,想要開拓一個穩定有序的選拔與儲備的制度渠道,又需要極長的時間。

所以雖然武周後期武則天開創了武舉,但在她有生之年,還是沒能享受到這種選拔制度給時局帶來的改善影響。

神龍革命後武周歸唐,但無論是中宗上位還是睿宗當國,政治局面都遠稱不上清明,各種妖魔鬼怪猖獗橫行,文武選禮也因此變得混亂有加。

基本的政治局面已經如此,京畿的宿衛體系自然也就成了投機者們的樂園,短短幾年時間裏,宮闈政變頻頻發生。唐玄宗李隆基獲得了最終的勝利,成為時代所選擇的那個人。

唐玄宗功成於政變,對政變的防範自然也是極為嚴格,上位伊始便在驪山講武,繼續肅清並創設軍政格局。政治上提拔姚元崇為相,開元前期清明有效的政治由此而始。

但在軍事上的改革,則就顯得有些章法不足,主要體現在任重北衙萬騎與大內宦奴,萬騎擴建為龍武軍,宦官們則執掌內閑廄並大力擴充宮中鷹犬駝馬等機構規模。

對於南衙的軍事體系,所進行的改革與發展力度則就不夠強。一直到了開元十一年,才將關中與河東等地殘留的府兵招募為長從宿衛,創立彍騎,以補充南衙兵力的不足,而府兵制也因此正式宣告終結,徹底的退出了歷史舞台。

但彍騎創立之後,也並沒有進行有效的管理與訓練。上層的不夠重視,也造成了彍騎上升空間不足,逐漸的自暴自棄,成為流氓無賴的聚集所在。

而與此相對應的,則就是大唐在各邊開拓的武功輝煌,如此便又造成了大量軍事人才的外流,從而造成邊鎮越來越強而中央越來越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