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53章 武運昌隆,威臨天下

大唐輕騎們萬馬奔騰的演武場面,雖然讓在場觀禮諸胡酋們頗感震撼、自認不及。

但這份沖擊總體上還沒有超出他們的認知範圍,這自是大唐國力強盛的一個體現,在這些胡酋看來,如果他們也能進行足夠的投入,同樣也能組織起一支戰鬥力極強的精騎部隊,規模上或許比不上大唐,但單兵戰鬥力不會遜色太多,甚至還可能超出。

至於吐蕃的使者,嘴角則已經流露出幾分自矜之色。不同於其他胡酋們可望而不可及的感慨,他們吐蕃眼下就已經擁有了這樣強大的底蘊與力量。只是由於周邊環境的封鎖,讓他們吐蕃鐵騎還未能沖下高原,肆意馳騁於諸方。

在經過半個時辰的變陣演練之後,諸輕騎部伍遠奔到渭水沿岸的營壘暫作駐紮休整。而接下來登場的,則是刀槍盾兵的步兵編制。

伴隨著急促的鼓點聲,演武場外圍同樣馬蹄雷動,雖然名為步兵,但同樣也是用馬匹投放到演武場上。策馬行至演武場中規定的地點之後,諸兵卒們便快速的下馬披甲整裝,並在兩通鼓聲之後完成了裝備的整理與陣列的編排。

兩萬五千名軍士分作兩方,各自結陣,奇正相雜,當各自陣勢擺開後,便開始了相沖互攻。營旗招展、龍蛇遊走,各種巧妙的戰陣變化,都在這一方天地間靈活上演。

這一次,觀禮諸胡酋們神情就變得更加不自然了。如果說在騎兵交戰中,他們或還能憑著遊牧民族生來具有的優勢稍爭長短,那麽在步兵作戰當中,則就完全的處於下風了。

大唐步兵還有最無賴的一點,那就是機動力同樣不弱,充足的戰馬可以將他們快速的投放進戰場中去,通過隨軍遊弈騎兵的配合包抄,限制敵人的活動範圍,迫使他們下馬進行步戰。

而在從貞觀時期便開始的對外征戰中,一旦敵人被逼迫到需要下馬作戰,則就意味著一面倒的屠殺正式開始了。在野外戰場中的聚合對戰當中,周邊還少有對手能夠跟得上大唐軍陣的變化與威逼。

戰陣中的聚散配合已經不夠靈巧,而講到軍械武裝的配給,則就是更加的不如。單單戰場上這兩萬多步卒兵種們便人人被甲,刀劍鋒芒在陽光的照耀下攝人心魄,而且還有殺傷力更加強大的強弓勁弩配合殺敵,只是在這演武的過程中並沒有呈現出來。

在眼見到大唐步兵部伍的戰陣變化後,吐蕃的使者神情也微有異變。作為周邊為數不多在正面戰場上接連幾次擊敗大唐的強大政權,吐蕃人心中自有一股傲氣,但也不得不承認,單就單兵的軍事素養與作戰能力,吐蕃軍隊其實是比不上大唐的。

像早年吐蕃與大唐的承風嶺之戰,大戰前半程在大論欽陵的精妙指揮之下,吐蕃已經連勝數陣,並且已經將大唐的主力軍隊為捆在了地勢極為不利的承風嶺一帶。

可就是在這樣優勢明顯的情況下,大唐的黑齒常之僅率五百敢死之士夜襲吐蕃大營,竟然逼得吐蕃十數萬之眾軍潰拔營而走,使得被困在承風嶺的大唐主力軍隊得以脫離戰場、退回隴右。

類似的例子仍有不少,許多時候往往吐蕃的軍隊借助地利與兵力的優勢,對戰場上的唐軍形成極大的壓迫,但卻每每被小股精銳唐軍逆風翻盤。

勇而不巧、眾而不精,這也是吐蕃在與大唐交戰中所顯露出來極為明顯的短板,以至於除了大論欽陵這種應變能力極強、戰術指揮又精妙絕倫的名將之外,吐蕃其他將領在與唐作戰中,極少能夠取得輝煌大勝。

步兵的陣勢演變、模擬交戰結束後,時間已經過了正午,接下來便不再有大規模的軍隊入場,而是換成了小股精銳、特殊兵種的演練。

在這些軍種正式上場之前,又有數千名工兵各攜器物材料,在演武場各個區域布置起了特殊的場地,用以更加直觀的表現出這些兵種的特性與殺傷力。

在場地布置完畢後,率先登場的便是重裝的陌刀兵。足足三千名陌刀兵被戰馬運送到演武場上,各自整裝披甲之後,便開始排墻而行。而在他們的前方,則豎立著上千個的木樁定靶,皆覆兩重戰甲。然而當這些陌刀卒們排墻行過時,陌刀揮起,刀落靶斷,幾乎沒有形成任何阻撓。

看到演武場上這一幕,台上的李潼也是忍不住的眉飛色舞,而在聽到後方觀禮席上諸胡酋們近乎整齊如一的倒抽涼氣之聲,他臉上的笑容便越發的明顯。

陌刀兵並不是什麽新軍種,在早年的對外戰場上便屢有投用。但人的記性不好、忘性卻大,好了傷疤忘了疼乃是慣性。而且陌刀兵殺傷力雖然強,但造價卻是極為高昂,且對兵員個體素質要求極高,遠非普通軍卒能夠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