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5章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

聽到聖人這麽說,群臣無不倒抽一口涼氣,看他們各自詫異的眼神,應該是心裏多多少少覺得李潼這一目標是有些異想天開。

看著眾人如此表情,李潼幹笑一聲,繼而便說道:“立志需宏遠,施行則謹慎,諸公且以此作議。蕃國驟大,已非短時,頑疾緩除,這個道理我還是懂的。”

雖然他又補充了一句,但群臣仍是皺眉默然,顯然是仍覺得這目標定的有些浮誇、不夠實際。

這也無怪群臣反應如此,實在是青海、或者說吐谷渾故地,這本身就是一個讓中原王朝比較頭疼的問題。早在前隋時期,隋煬帝便發動了對吐谷渾的進攻並成功攻滅了吐谷渾,因其境設立郡縣,但這並沒有維持太久,很快吐谷渾舊部就反撲回來,並且在大唐建立後繼續侵擾隴右地區。

貞觀年間,大唐同樣對吐谷渾發起了滅國之戰,並且取得了輝煌的成功。但有鑒於前隋師勞無功的狀況,並沒有在吐谷渾建立起實際的統治,只是將之當作一個藩屬羈縻經營。

隋唐兩朝都有實際占有青海地區,但也全都沒有建立起有效的統治。即便不考慮吐蕃的因素,如何管理統治青海地區,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大唐仍然沒有一個成熟且具體的方案。

其實不獨大唐,就連吐蕃對吐谷渾的經營也是頗為勉強。作為吐蕃在對外擴張中最大的收獲,青海地區可以說是承擔著吐蕃的未來,用心不可謂不深刻,權臣祿東贊父子幾十年經營,也不能說青海地區就已經完全融入吐蕃,噶爾家族的存在與強勢已經直接威脅到了贊普王權。

幾十年前,大唐國力最鼎盛時期,勢力重新返回青海,仍然是以護送吐谷渾王重返故國的形式進行的,結果便遭遇了大非川的一場慘敗。

誠然,如今吐蕃君臣矛盾已經將要達到白熱化的程度,兩方使者甚至在敵國都城中當街互毆、彼此全無隱忍掩飾,但若說籍此就能奪回已經被吐蕃占有幾十年的青海地區,這仍然有些樂觀了。

換一句話說,就算大唐能夠通過合縱連橫乃至於強兵出擊,可以成功奪回青海地區,那接下來呢?又該如何維持對青海地區的長期占有與對吐蕃的持續封鎖?

須知隋唐兩朝此前攻滅吐谷渾時,都是處於國力最為鼎盛的時期,但仍然不能將青海地區完全消化掉。如今大唐雖然重回正軌,但本質上也是亂後新定,也實在沒有力量去承擔經略青海地區的龐大投入。

早年還有一個吐谷渾王室作為幌子,擺在台面上維系一個羈縻統治,可現在青海王都被砍了,只剩下一個傀儡留在朝中去當樣子貨,朝廷若要對青海實施管制,實在缺乏一個有效方案。

開疆拓土誠是壯闊有加,但也不能不罔顧事實。青海地區環境不失惡劣,就算兼有,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就是管理成本激增,與吐蕃之間圍繞青海地區的邊事競爭更加激烈,抽幹隴右的積儲,更直接影響到朝廷對西域的管控力度。

畢竟西域方面也並非全是一窩鵪鶉,西突厥十姓、特別是新進崛起的突騎施,在大唐與吐蕃圍繞安西四鎮的爭奪中,已經表現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西域局勢發展的實力。

大唐體量龐大,這自是其維持強大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也正因此,邊務方面本身就是一個錯綜復雜的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不能全盤考慮而只執迷於一時的突進,那所帶來的後果可能會是一個更加長遠的憂患。

畢竟對西域的管控,還包含著對漠北局面的制衡,若因為在青海方面投入過大而壓縮了對西域的管制,這對漠北局面的失控、遠不是一個三受降城體系能夠彌補的。

在經過一番沉默後,群臣各自思計梳理,然後才各自發表看法,言裏言外所透露出來的意思,就是雖然吐蕃方面矛盾深刻、大有可利用的空間,但這種因敵之勢還是不可太過恃重,不能因為過於盲目的樂觀而打斷如今朝廷即定收縮休養的國策。

李潼在聽完群臣一番陳述後,便也陷入了沉思當中。這當中一系列的問題,有的他也已經有所考量,有的的確不夠重視,考慮的不夠全面,一些想法難免就顯得想當然。

至於他與諸宰相們之間的分歧,則就在於對吐蕃局勢的幹預力度,他所設想的是盡力幹預、乃至於主動創造機會進行深度幹預,而宰相們則認為,就算此中的確有機可乘、但也要基於大唐目下實際情況,進行有限度的幹預,以鞏固優勢為前提,不必急求突破。

兩種思路,一種偏於激進,一種偏於保守。而李潼在聽完宰相們的觀點陳述後,也意識到想要準備能夠對吐蕃局勢進行深度幹涉的力量,並不在於吐蕃君臣之間矛盾激化程度,而在於大唐本身的國力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