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1章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第2/5頁)

“稟聖人,諸使請命在即,恭請聖人移居大次,宣制告命。”

大明宮有三大殿,從南到北分別是含元殿、宣政殿與紫宸殿,分別代表著外朝、中朝與內朝,所代表的規格與意義也是從高到低,以此三大正殿組成了大明宮的基本格局。

李潼雖然已經在乾陵宣告繼位,但距離正式的登基終究還差了一點,在登基之前不宜在正殿宣布政令。哪怕在洛陽監國時期,除了他奶奶參與的朝會可以開啟明堂,其余大多數時間也都是在東西朝堂與諸別殿接見大臣並宣布命令。

所以眼下在三大殿中,他也仍然還沒有進入三大殿的資格,登基大典完成之前只能先往禦幄大次暫時駐足。

見楊沖老邁的臉龐隱有潮紅、且一片汗津津的,李潼也並不急於移駕,示意內官奉來熱飲讓楊沖稍作休息並微笑頷首道:“今日禮繁命頻,真是有勞內侍內外奔走了。”

“聖人麟趾履極,老奴幸能生見景從,身被殊恩、榮寵無限……”

楊沖聞此體恤之言,更是熱淚盈眶,兩手顫顫巍巍接過熱飲一飲而盡,神態間更是滿滿的感激。

望著楊沖略有失態的樣子,李潼也是頗生感慨,忍不住追緬往昔嘆息道:“往年相見東都內教坊,沒想到緣路暢沿至今。內侍畢生志力獻於宗家,於我微時更多有襄助,此義誠是深刻。待大禮行畢,我當於近坊開辟大宅,供老翁頤養於室、立家延嗣。”

楊沖聽到這一番話更是涕零不已,哭拜於席,李潼則又笑著安慰一番。

他對楊沖作此優待,一方面也的確是因為這個老太監對他的確幫助不小,在他最艱難的時候投靠過來,早年神都政變中又助力極大,的確是值得關照報答。另一方面則就是在內官格局中,楊沖的功績已經賞無可賞,除非突破內官的限制。

事實上李潼現在給予楊沖的禮遇就已經超過了內官的規格,大唐立國以來,內官太監們便沒有官居四品者。雖然內侍高官官名義上的官秩屬於從四品,但通常省中不置內侍,只以從五品的內常侍通判省務,以此來壓制太監們的權力。

現在李潼任命楊沖擔任四品內侍,已經是前朝太監所未有之殊榮,特賞紫袍更是國朝至今惟一一個服紫的太監。

從楊沖對他的貢獻而言,當然是值得這一份殊榮,但這無疑也是對舊有制度的破壞。如今的李潼當然不需要刻意扶植宦官勢力來對抗外朝,同樣也不希望內侍省大權集於一人之手,放楊沖出宮是必然的。除其宮奴之籍,準其養子嗣爵蒙蔭,一如外臣待遇。

從楊沖的角度而言,這樣的待遇無疑也是夢寐以求的。無論身體有沒有殘疾,誰又沒有一個封妻蔭子的追求。留在宮中或能更見榮寵,但這一身虛榮隨其老邁身死也不過泡影一場,百年之後仍是一個亡種絕戶的不肖子孫。

兩人簡短交流片刻,擔任殿中少監的薛崇訓便入殿稟告禦幄大次已經張設完畢,聖人可以隨時轉駕其中。接著內衛中郎將田少安入殿告是宿衛並儀仗人員也都已經就位,可以隨時拱從聖駕出入宮苑內外。

這當中還有一件事值得一說,那就是如今大明宮參與宿衛的人員構成。

隨著天下軍府逐漸的崩潰,南衙諸衛多數早已經是形同虛設。特別是上半年的連番動亂,更對兩衙諸衛傷害至深,南衙已無宿衛之眾,而北衙也都大半離散。

此前的洛陽靖國時期,都畿的城防與宿衛主要便由行台西軍擔當。為了確保對軍隊的控制力,李潼也並沒有將西軍將士們再按照兩衙舊有結構進行分配,而是簡單的劃分為靖國六營。

不過隨著朝廷轉回長安,這種簡單的劃分當然不能滿足復雜的宿衛與儀仗等諸用。所以在離開洛陽的前夕,諸伴駕拱從隊伍又進行了一番改制。

靖國六軍直接確立為殿前六營,分別由內衛六中郎將監押宿衛。至於原本南衙的軍事結構,則確立為京營指揮司,外軍番上以及原十六衛親勛翊三府將士皆置於京營,由十二衛大將軍三番輪流擔任京營指揮使。

至於不擔任京營指揮使的四衛大將軍,則分別是左右千牛衛與左右金吾衛。左右千牛衛仍押左右廂備身、親事,為武官供奉之班。左右金吾衛則仍領街使、街徒,負責全城警戒、緝捕事宜。

這樣的安排,意味著南衙軍事體系完全退出了宿衛職能,唯一保留下來的千牛衛也只擔當儀仗之用。外朝特別是政事堂,對軍事方面的幹涉被極大的壓縮。

唐前期,南北衙軍事之爭一直是京畿軍權的鬥爭焦點。隋唐政權源於一系,彼此之間制度結構上的繼承關系可謂深刻,所以在大唐創業最初,南衙便擁有著極大的權力。從高祖李淵開始,便在有意識的加強北門的軍事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