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6章 擁王從龍,功成此日(第2/4頁)

韋嗣立對此恭然應是,接下來又有其他在場人眾陸續入前講述計劃的籌備情況。這一群人勢位或許不高,但卻涉及朝廷事務方方面面,對朝廷目下的狀態了解可謂翔實有加。

眼下兩衙仍在都畿的甲員,約有一萬出頭。這當中除了北衙因有天子親軍的性質、再加上近年來皇帝各種調整把控而較難滲透之外,南衙諸衛府可以說都有他們的人在當中。

換言之,南衙這六七千甲卒如今已經可以說是由皇帝與廬陵王共同掌控的,究竟能夠掌控多少南衙兵力,就要看廬陵王一方的具體計劃如何、以及起事時的各自發揮了。

除了對於南衙的滲透之外,廬陵王一方在其他方面也掌控了為數不少的力量。像劉思禮所擔任的都水使者,就能夠調控都畿周邊運渠的倉邸與力役。

至於那個河南縣主簿吉三,本名為吉哲,因為要避諱廬陵王的名字而只稱行第,其人官職也能調度河南縣廨衙役、包括分散在諸坊中的武侯街徒、不良人等。有需要的話,甚至還可以將縣獄中的囚犯們都組織發動起來。

吉哲所擔任的京縣官職,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夠在其轄區內給廬陵王一方人員提供一個臨時的藏匿地點。

在廬陵王正式抵達洛南之前,韋嗣立在汝州所招募的那些丁壯們除了留駐此處的一部分之外,另有千余眾就是循著吉哲的安排分批潛入都內藏匿下來。

除了這一部分力量之外,還有就是那些居住在神都百坊中的國爵勛貴與朝士人家。他們各自也都有豢養的家奴與族人,一旦起事便要舍命搏取富貴前程,這一批力量發動起來,頃刻間就能讓整個都畿都陷入混亂中來。

在聽到堂中眾人各自講述之後,廬陵王也是眉飛色舞,擊掌贊嘆道:“在朝在野、義士林立,何愁大事不成?來日社稷得以安定,唐家得以興復,諸君之功偉矣!”

“此皆大王鴻福所以聚勢待功,臣等景從麟尾,必忠義以報,不負此身!”

眾人聞言後也都齊齊叩拜,場面一時間融洽有加。

經過一番商討後,堂中便有人陸續起身告退,大事謀發在即,他們各司其職、各有各的忙碌,如果不是為了趕來迎接廬陵王,也都不會這麽明目張膽的聚集在一起,以避免各種意外與危險。

眾人離開的時候,廬陵王也做出了一些人事上的安排,安排一些人員入城參與不同的事務。如今他離開房州也有了一段時間,對外界的人事不再是一片茫然,同時聚集在身邊的人眾也漸漸有了親疏的分別。

舊年因年少輕狂、操之過急而憾失大位,但並不意味著廬陵王對人對事就全無主見,特別長達十幾年的幽居生活、痛定思痛之下,對於這一次來之不易的機會也分外珍惜。

雖然一直到目前為止,廬陵王仍然不免受人操控,但他畢竟才是這一次事件中的主角。此前人事操控的空間極小,就算有什麽想法也不敢過於外露。現在隨著人事見多,也有了自己的想法與謀計。

剛才群眾聚在一處,廬陵王也只是溫言加勉以作鼓舞,隨著人眾逐漸退出,他便又召來了楊元禧、裴伷先包括幾名妻族的韋氏族人,並不掩飾自己憂慮的嘆息道:“方今都內人事參謀看似勢眾,但仍有幾樁不足、不可不察。

一則與事者多為下僚,不參機要,或有感不遇能奮身於事,但卻不足定於大勢,我一身安危不可輕為彼曹搏取富貴。二則諸世族權門或預謀於事,但仍不免惜身之想,未必能竭誠於事。三則人事分散於坊野之內,難為聚合,南衙與謀者雖多,短時內未必能擊破宮防……”

廬陵王歷數幾樁,都是謀劃中的漏洞所在。而在這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他們這一方在朝堂中並沒有掌握足夠的勢力。

都畿內人事聯絡,可以說全在韋承慶一身,這樣的聯系實在太薄弱,一旦韋承慶這裏出現了什麽紕漏,那看似縝密周全的人事安排就喪失了統合的渠道。甚至就算韋承慶那裏不出意外,其人本身不具宰執,能不能夠做到統合各方的力量,也是可疑。

歷數諸事的時候,廬陵王也並沒有回避韋嗣立,畢竟眼下都身在一條船上,一旦發生什麽意外就是舟覆人亡的下場,自然是要集思廣議、務求周全。

“這一點,家兄不是沒有考慮到。但突厥驟然南來,朝情驚變,倉促間已經不及、也不敢貿然聯絡在朝勢位之選……”

聽到廬陵王提出的幾點,韋嗣立也嘆息一聲道。如果他兄長仍然還執掌南省,這幾點自然不成問題。可是隨著韋承慶被罷相,皇帝又抓住機會接連拿下幾名與之有著深刻聯系的朝臣,使得他們在朝中力量嚴重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