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2章 只患志短,有功必酬(第2/2頁)

“附國蠻夷小邦,於兩強相爭之間,本就沒有立足之地。無論是我王,還是蕃國欽陵,彼此對峙下,能知國王是誰?我王使我入此蠻荒之境,本就心存體恤你們這些受控於蕃國的蠻夷之類。”

了解到土王心裏同樣蠢蠢欲動之後,郭元振便說得更直白一些:“我大唐國富民強,凡有用武於邊,人物盛集待用,可以不假外求。

但蕃國則不然,其國驟起於西陲高嶺,憑其士伍兇悍、四處擄掠補其用度。凡有攻防大計,則必強索附庸,才能略得維持。今次青海交戰,勝負並不爭於短時,欽陵不死,唐軍不撤!

彼此用兵,曠日持久為計,我大唐國力鼎盛,可以一直維持下去。但蕃國欽陵若想長足為守,則就必須要向諸邦部征發人物助戰。過往累年,因為欽陵強悍濫兵,蕃國早已經兵疲物困,若再向你等邦部加重索拿,國王自度還能支幾時?”

講到這裏,郭元振又拍拍土王肩膀嘆息道:“我王必殺欽陵,只因心存仁念,不願見你等蠻邦生機捐盡的助漲賊勢,所以才使我走訪西南蠻夷。既然國王你也是心存定計,不願與欽陵為敵,那也無謂勉強。今次攻你城邑、略有叨擾,但我本無加害之心,於此休養短時後,自告辭離去。”

說完後,郭元振便起身抱拳,表示不必再繼續談下去。

然而附國國君見他如此表態,一時間卻有些情急,忙不叠舉手說道:“我、我不是……壯士對我國危困所知深刻,我自然也不甘心束手待斃,想要自救。但只恨自己勢力微弱,不能真正傷害到大論,若再將之觸怒,恐怕會得更嚴重的報復……”

附國國君言及於此,也是一臉苦色:“大論強作攻伐,征用頻繁,無論蕃國還是諸邦蠻夷都抱怨不已。但只因為他實在是驕橫難制,只能默默忍受困苦,但各自心裏,誰又不盼望能有天降神兵將他鏟除!

往年我附國能夠統控大藏,自然也不是軟弱的小邦。但現在就連國王衛士都被征發作戰,使我身邊全無勇壯護衛,壯士幾十人丁就能把我挾持。此俱大論害我,心中能無恨意?”

話講到這裏,附國國君終於將心底對欽陵的怨恨表露出來。這些年來欽陵窮兵黷武,早已經搞得蕃國內外怨聲載道,特別他們這些附庸蠻邦,更恨不得能將其扒皮抽筋以泄憤意。

“如今的我,在蕃國把控之下,於大藏之地已經是一個笑話,威望喪盡,甚至就連國中諸部都已經不再敬重我這個王上。壯士如果想借我名義勾連西南這些蠻部反抗蕃國,實在有些難辦……”

附國國君不失自知之明,講到這裏的時候,臉上也流露出幾分羞赧。

郭元振聞言後則笑語道:“西南諸蠻,本就一盤散沙、各自算計,就算勉強整合起來,也不成可觀勢力。若要直接觸傷到欽陵,仍需從蕃國內部下手。國王與蕃國諸多權貴因物貨勾結,這本就可以大加利用。往年國王勢力弱小,只可憑此自保。但如今,你若肯聽從我的安排,自可暫借我大唐名王威勢,自然大有可圖!”

聽到郭元振這麽說,附國國君頓時流露出極大興致:“壯士能不能說的更淺一些?”

“如今蕃國國內,噶爾一家獨大,國事幾成家事。若不除之,則國將不國,其國人能無忿情?如今我大唐壯甲集於青海,欽陵心神俱專注於彼,無暇回顧國中。此亦蕃國除此大奸之良機,此時不作,更待幾時?”

聽到郭元振如此分析,附國國君神情變化也豐富起來:“欽陵霸權年久,蕃國中想要殺他的不只一家。可、可他們就算要謀事,怕也不會聽從我的煽動……”

蕃國貴族會不會聽從自己的煽動還在其次,關鍵附國國君在其中看不到可供自己牟利的機會。

郭元振聞言後則笑語道:“這就是在考量國王對蕃國情勢了解深淺與否,我王用士從來不吝豪賞,偌大富貴置以待才,只患才士志力有短,從來不患功大難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