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4章 君心深刻,意整禁軍(第2/2頁)

李潼感到威脅的,是擔心那些關隴勛貴們跟他玩險的。至於李旦,估計就是潞王李守禮為首的一幹守衛上陽宮的左羽林將士們,讓他感覺寢食不安。

大唐疆域擴張,但府兵制度卻已經形同虛設。雖然在邊地也因地制宜組建了一些類似河源軍這樣有別於原府兵系統的存在,但邊軍整體上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制度與規模。起碼眼下這種狀態,並不足以讓朝廷立足於此,制定一個可以穩定運行的輪戍輪宿的制度。

所以在陜西道大行台創設之後,朝廷對於陜西道所屬十幾萬大軍基本就是不聞不問的態度,任由陜西道大行台自己折騰。

並不是說朝廷沒有預見到這十幾萬大軍對陜西道大行台的勢力增益,甚至很有可能這十幾萬大軍就是未來大行台倒逼朝廷中樞的基本力量。

可他們就算預見到了,也根本沒有辦法解決這一問題。是直接就地解散甲伍,還是大批的征召入朝?

如果就地解散陜西道大軍,這無異於將整個陜西道地區拱手推讓給邊敵諸如吐蕃、突厥之類。誰敢下這樣的命令,誰就是千古罪人,哪怕皇帝李旦也不例外。

如果大批的召入朝中,大軍開拔、沿途耗用該要怎麽合計調度?這些軍伍的忠誠性又該如何保證?

須知李旦常年處於深宮幽禁的狀態,直接面對朝野臣民、滿打滿算不過半年多的時間。就連李昭德這些在武周朝豁出命去保護他的唐家老臣們,在朝情勢力方面對都對他多有忤逆。李旦是得多大心,才會認為一紙政令召回朝中的這些邊軍甲伍們會對皇帝擁戴無貳?

一旦將這些甲伍大批征召入朝,可能雍王親信就藏在其中,待入神都即刻便發動逼宮,這才是真正開門揖盜的蠢計。

所以盡管不情願,朝廷也只能暫時無視陜西道這十幾萬大軍的存在。而將王孝傑召入朝中,樹作榜樣,這就是為了逐步吸納邊軍體系中心向朝廷的一部分將士。

除了是邊軍大將之外,王孝傑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如他自己所自稱的、京兆寒素壯士。這當然也只是謙稱,王孝傑雖然不是出身名門,但也是官宦之家,並不是什麽寒素門庭。

王孝傑既沒有濃厚的關隴勛貴色彩,本身又是關內軍門出類拔萃的人物,其人登朝拜相,對於關隴之間那些渴望揚名立功的三秦子弟,自然也是一個極大的表率。

身為唐家子弟,對於關中特別是長安,心中無疑是常懷一種難以言表的深厚情結。雖然眼下迫於形勢,李旦並不能返回長安,但也必然不甘心祖宗遺澤盡給雍王。其任用王孝傑為相,自然也是為了大批任用關隴子弟作準備、鋪墊。

可說一千道一萬,無論王孝傑身份再怎麽適合,但如果想對禁軍體系進行有效的整改,終究還是要看具體的實施過程。

但王孝傑在長安的各種言談表現,特別是對雍王的推崇備至,無不顯示出其人尚無大任系身的覺悟。

當然也不排除王孝傑是借此粗豪態度,來麻痹雍王與陜西道一幹官佐,但李潼總覺得,王孝傑似乎沒有這樣深刻的心機,或者說沒有這樣的必要。

就算王孝傑在長安演戲演得再好,讓所有人都認為他是一個草包。但長安與洛陽,兩京眼下仍處於各自蓄養實力的狀態,想要兵戎相見還有很長時間。

在這段漫長時間裏,長安對神都洛陽的動態肯定也會密切關注。王孝傑歸朝後做了什麽整改禁軍的方略,必然也瞞不住天下人。若其所推行政令果真有效,大行台又怎麽會忽略其人所帶來的威脅。

但現在看來,王孝傑的確稱不上是一個合適的人選,此次歸朝更大幾率是一根攪屎棍。

當然李潼也沒有因此小瞧神都朝廷,朝廷畢竟是天下正統所在,其所能調用的人員物資,都遠非大行台可比。大行台地盤本就狹小弱勢,還要面對這個時代最大的兩個邊患,也實在是不容松懈。

“對蜀中的經略,該要提上日程,重視起來了。”

討論完了王孝傑歸都這一話題後,李潼又不無凝重的開口說道。

姚元崇聞言後便也點點頭,並補充道:“近期是需要安排漢王到長安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