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1章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

完成了對赤嶺周邊諸烽堡的巡視之後,李潼在湟源大營又短留幾日,直到後路大軍並物資同樣抵達此境。

眼見著大批的補給運入大營,大營內外眾河源將士們紛紛笑逐顏開,各處都充斥著感謝雍王殿下仁恩庇護的雜聲。

在大唐諸路邊軍之中,河源軍可以說是承擔著最大的壓力與風險,崛起的吐蕃對隴右一直虎視眈眈,讓他們如芒刺在背、不敢松懈。

這些年來,國中對他們的資助便很有限,使得他們只能且耕且戰,如今身上又負擔著安西駐軍這個沉重包袱。如此沉重壓力,已經不是一腔熱血、矢志報國就能應付得了,此前若非黑齒常之這個老上級坐鎮此境,士氣只怕要更加的低迷。

為了鼓舞士氣,黑齒常之也沒有即刻便將軍資收存,而是直接堆放在大營中心的空曠處。將士們往來之間,擡眼便可見那些堆積如山的物資,自有一種久旱逢甘霖的歡欣。

原本在這邊州之境還頗有陌生的雍王之名,在這幾天時間裏也飛快傳開。河源軍營伍上下人人皆知,有這樣一位唐家宗王,不辭勞遠的傾盡府庫、押運物資遠行赴隴,親自入營犒軍。

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李潼還是黑齒常之,都極有默契的沒有過多宣揚朝廷的存在。這也是理所當然的,朝廷除了給李潼一個隴右諸軍大使的虛名之外,幾乎沒再有別的贈給。

而且朝廷針對隴右軍務,態度也不夠鮮明、堅定,過多的宣揚朝廷制命,也不利於對軍心的整合、士氣的振奮。

所以接下來這幾天,李潼出入之際,多見將士傾慕迎拜,可謂好感度爆棚。盡管這份好感是拿海量的真金白銀刷出來的,但這份滿足感也讓李潼頗為自得,感覺遠比神都城裏的勾心鬥角要充實的多。

趁著補給入營、軍心大振之際,黑齒常之也是打鐵趁熱,提議由雍王殿下親自選募,擴大前線遊弈部伍的規模。

所謂遊弈之軍,即就是遊擊博弈,通常是三百人以上、一千人以下的隊伍規模,活躍在大唐與吐蕃接壤、交戰的緩沖地帶。

他們既承擔著斥候打探消息、窺望敵情的任務,遇到小股敵軍或者是對方附庸的胡部後,也會上前交戰,逐殺對方。隨著彼此對峙年久,前線區域基本的水文地理狀況也都摸清楚了,後者的意義便漸漸超過了前者。

因此遊弈部伍便是雙方各自最有戰鬥力的一批將士們,若非精銳,在這殘酷的逐殺襲擾中也根本就活不下來。

此前由於儲備給養不足,河源軍只能被動防禦,遊弈部伍規模削減數倍。為了保持對赤嶺戰線的控制力,黑齒常之不得不采用折中策略,雇傭一些私人武裝獵殺活躍在赤嶺山區的吐蕃遊弈。

此前登隴作戰的敢戰士,便是其中一股重要的力量。因其作戰勇猛、屢有斬獲,黑齒常之甚至有將之收編為正式部伍的打算。但他畢竟體會過朝廷政鬥的殘酷性,不敢在這種敏感問題上犯錯,所以也只能將這想法按捺不表。

現在李潼既然已經來到河源前線,再加上關內的故衣社也已經開始洗白,自然也就不存在什麽顧慮,大大方方的將隴上敢戰士們編入部伍中。

這其中還有比較驚喜的一點,那就是雖然黑齒常之不敢違規收編敢戰士,但敢戰士在隴上活動這幾個月的時間裏,卻把河源軍滲透個七七八八。

畢竟故衣社的社號對這些河源老卒們的誘惑力實在不小,尤其在看到敢戰士們勇武敢戰、彼此關愛互助,這些河源老卒們也深為那種袍澤情誼所感動,因此多有河源軍營士加入故衣社。

換言之,就算沒有帶來大量的補給收買軍心,李潼也有別的渠道對河源軍施加影響。當然,影響的手段不必嫌多,數管齊下,李潼雖然入隴未久,但對河源軍的掌控卻快速建立起來。

即便不說底層士伍的滲透力,單單營主以上的中層將官,便有超過一半在之後幾天時間裏陸續入拜雍王殿下、表獻忠心。這其中既有故衣社徒,也有單純對雍王的仰慕。

如今營儲豐富、軍心可用,自然是搶奪赤嶺關隘、擴大出入通道的好時機。

所以,接下來在李潼的主持之下,原本幾乎已經廢止的河源軍遊弈又開始選募組建起來。

這個選募的標準也規定的極為嚴格,騎術精湛、能開石弓、力摜重甲那是基本的。因為活動的區域廣闊、地形復雜,且戰鬥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還要應對各種突發的狀況,自然是優中選優。

李潼向來信奉皇帝不差餓兵,尤其在了解到遊弈士卒的兇險艱辛之後,在撫恤方面也全無吝嗇之想。他眼下還不能堂而皇之的繞過朝廷、以功爵犒賞將士,所以在物質方面的獎賞就極為優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