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6章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

吐谷渾的得失之對於大唐與吐蕃的博弈,其意義之大無論怎麽說都不為過。

後世之人哪怕沒有足夠的地理知識和軍事思想,但只要能看地圖,就能感受到吐蕃在兼並了吐谷渾之後所彰顯出來的那種戰略上的威懾。

在地圖上,發起於高原的吐蕃疆域在與吐谷渾連成一塊後,就像是一塊直杵在大唐臂掖、心肋之間的巨石。盡管盛唐時大唐在西域廣辟疆土,與大食角逐中亞霸權,但無論這伸出的拳頭多麽有力,吐蕃始終頂在大唐最薄弱的隴右位置!

吐蕃雖然占了天時地利人和等多種因素,在高原上完成了前所未有的統一,但只憑高原之地,並不足以滋養出一個盛極一時的大帝國。

吐谷渾作為高原與平地的過渡地帶,對吐蕃這個新興的政權而言,就意味著未來、意味著希望、意味著無盡可能!

所以松贊幹布走下高原的第一戰,就是進攻吐谷渾。松贊幹布死後,執掌大權的祿東贊更將征服吐谷渾作為最重要的使命。

事實證明這對君臣走對了,兼並了吐谷渾之後,吐蕃才擁有了開創百年霸業的基礎與資格。如果沒有吐谷渾作為增補,吐蕃即便是走下高原,也難免四處碰壁。

後世闊論大唐強盛,不乏心潮澎湃、激動感慨。但大唐在隴右與西域所進行的一系列軍事行動,其中有將近一半都是在與吐蕃糾纏。

從嶺南到川西、隴右到西域,吐蕃與大唐糾纏兩百余年,之所以如此有韌性,表現得比任何同時代大唐的敵人還要兇惡,一切的邏輯原點也在於吐谷渾的得失!

就算盛唐之際,大唐極盡擴張開辟、擊敗一個又一個的對手,可是因為沒有解決吐蕃這個肘腋之患,一旦局勢發生動蕩,吐蕃自吐谷渾故地沖出,截斷隴右,大唐在西域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俱成煙雲,甚至就連關中這一帝國核心之境,都成吐蕃賊騎牧馬之地!

黑齒常之幾次感慨,李潼都聽在耳中,內心感受自然頗為復雜。

當吐蕃厲兵秣馬、舉國為戰,降服吐谷渾的時候,大唐軍隊還在跟東北三國死磕,對吐谷渾這個本就不老實的屬國安危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而在征服吐谷渾的過程中,祿東贊也是極盡巧思陰謀,一方面在正面戰場上不計代價的投入,一方面滲透吐谷渾內部、策反吐谷渾權貴。

還有就是不斷的向大唐勢弱,讓大唐忽略其威脅,甚至在這個過程中還將自己的兒子入質長安,即就是那個最出色的論欽陵。

先當孫子後當爺,祿東贊父子算是用實際行動充分貫徹了這一思路,一旦收服吐谷渾、消化幾年,積攢實力之後,便以吐谷渾為基礎西出,一戰奪下安西四鎮!

無論怎麽說,李潼也不得不承認,他爺爺李治真的是養虎為患、縱容吐蕃兼並吐谷渾,給大唐埋下一個幾乎終其社稷始終的心腹大患。

盡管當時大唐主力都在攻伐高句麗,但對吐谷渾方面也並非全無幹涉之力。沒有拿下吐谷渾的吐蕃,充其量僅僅只是一個還沒呲出牙的小奶狗。

盡管貞觀時期松贊幹布在松州就撩了幾句狠話,可他如果敢跟大唐全面開戰,不說幹不幹得過的問題,按照當時高原形勢,可能之後成就霸業的就不是吐蕃,而是當時還未被滅的象雄。

當時的大唐是絕對有能力幹涉吐谷渾戰局,蘇定方在搞西突厥的時候,順帶手都能把吐蕃幹個人仰馬翻。可當時的高宗李治對此不夠重視,只是全力進攻高句麗,這給了吐蕃大量的戰略機會,窮攻三年有余,並籍著吐谷渾親吐蕃的勢力倒戈,才拿下了吐谷渾。

吐谷渾的體量並不遜於吐蕃,潛力甚至還有過之,所以祿東贊父子索性將大片吐谷渾故地化作封土,這也是噶爾家族能成為吐蕃第一權門的根本。

大非川一戰,論欽陵投入兵力四十多萬,其中有超過一半,都是就地在吐谷渾所征發的吐谷渾人。無論此前還是此後,吐蕃雖然權臣豪族不乏,但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大臣或是家族,能夠繞開贊普掌握這麽多的人口與資源!

從長遠來看,高宗時的戰略失當的確是遺禍深重。攻滅高句麗所帶來的回報,遠遠彌補不了縱容吐蕃兼並吐谷渾所造成的損失。

上升到兩大強國層面的戰爭,戰場上的排兵布陣、戰術取舍包括兵員武裝雖然很重要,但戰場之外的各種博弈同樣重要,甚至那才是真正決定成敗的因素。

風物長宜放眼量,說句不夠氣勢的話,就算吐蕃這麽兇狠,正面幹不過,鬥命長老子都能耗死你。拼到最後,拼的就是底蘊。當然這也沒有什麽好驕傲的,但這麽一想,起碼心裏有底。

在觀察過白水溝山口附近的地理後,李潼便結束了今日的行程,沒有繼續再往別處巡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