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87章 噶爾掌國,父子為繼(第2/2頁)

舉國之戰、資於一家,此其君臣俱不樂見。所以欽陵即便有志戰於隴右,未必能行。如今殿下親臨隴邊,以欽陵之智,或將大肆宣揚我大唐將要再戰吐谷渾故地,迫其君臣聚力出擊隴右。”

聽到郭元振這通分析,李潼真是有些不能淡定了,莫非這一次自己真的來錯了?

從大唐目下的局勢而言,此番與吐蕃作戰,自然是西域要好過隴右。一則不在本土,能夠避免本土受到滋擾、激化各種潛在的矛盾,二則安西方向新置大軍,四鎮也的確需要一場大勝來彰顯其戰略價值,以杜絕國內非議之聲。

郭元振這一通分析,核心就是吐蕃的君臣矛盾,按照郭元振的說法,噶爾一家與國內君權的矛盾,甚至已經深厚到足以影響吐蕃的戰略選擇。

對於這一點,李潼還持保留態度,於是又轉望向劉幽求等人,開口問道:“吐蕃君臣積隙,已經如此深刻?”

劉幽求聞言後,先是沉默片刻,然後才又說道:“郭參軍所論,確有理據。吐蕃自祿東贊以來,大權長執噶爾一家之手。其國寒荒貧瘠,地無豐產,所得吐谷渾地卻水草豐美,大能補益,祿東贊父子得此之後便長久鎮守,拒絕旁人染指。因是國人積忿,並非短年。贊普漸壯,裂痕尤深。”

講到吐蕃,便不能繞開以祿東贊父子為代表的噶爾家族。整個吐蕃兩百多年的歷史,但松贊幹布死後,光祿東贊父子就玩了將近五十年。

一則噶爾家族確是父子人傑,對吐蕃所作出的貢獻,無論怎麽贊譽都不為過。二則松贊幹布死後,吐蕃接連少主繼位,常年都是掉線掛機的狀態,這也讓君權長久的不振。

但吐蕃作為第一個統一高原的王朝,其國中自然不只祿東贊一家。噶爾家族在吐蕃本身就屬於後起之秀,又占據了最為富饒的吐谷渾故地,國中對他們一家不爽的自然有很多。

誠如郭元振所言,吐蕃崛起於高原,快速成長為大唐西陲最大的邊患。特別在大非川之戰後,大凡渴於建功者,都將吐蕃作為假想敵。

劉幽求同樣也不例外,他在成為雍王佐員的第一天,便進獻了一份自己所寫的隴事邊略,就是針對吐蕃的一系列設想。現在看來,那一份方略自然許多稚嫩可笑,甚至就連劉幽求想起來都多覺羞慚。

被雍王派往隴右後,劉幽求也更加努力的搜羅有關吐蕃的情報,因此對噶爾家族與皇權的糾纏較量,也了解頗深。

“吐蕃豪族,欲制噶爾並非短年。早在龍朔二年,吐蕃便罷祿東贊大相之位,欲奪其權。祿東贊反殺成功,復任大相,之後便長鎮吐谷渾,不敢輕歸邏娑王城……”

李潼聽到這裏,不免大生感慨,果然任何一個政權,政鬥起來都是肮臟的。龍朔二年就是公元662年,正是吐蕃進攻吐谷渾最為緊張的時刻,到了第二年吐谷渾便被吐蕃攻滅。

噶爾家族的政敵選在這個時間點罷免祿東贊的相位,必然是為了摘桃子。祿東贊在攻克吐谷渾後久鎮此地,除了消化戰果之外,大概也是為了避開國中的政鬥陷害。

“祿東贊死後,其子贊悉若繼任大論,局中主持大局,次子欽陵等典軍在外,仍攬大權。垂拱元年,贊悉若於國中主持大料集,欲趁大唐內亂之際,興國人之力斷我河西。但於此集會中,國中豪貴遊說贊悉若族親襲殺贊悉若,欽陵隨後歸國定亂,因是大唐免於邊患……”

李潼聽到這裏,不免心生後怕。垂拱年間正是多事之秋,朝廷中皇位數叠,北方突厥寇邊,河曲鐵勒部反叛,國中還有徐敬業謀亂,可謂是內憂外患,混亂之際。而當時為了平叛,朝廷還將坐鎮河源的黑齒常之召回朝中,先平定徐敬業叛亂,之後又進攻突厥。

如果不是恰在此時,吐蕃國中也發生動亂,真要讓吐蕃這一次攻出來,那對大唐而言,無疑是一個更加沉重的打擊。

正在這時候,郭元振不知想到了什麽,突然嘿嘿笑了兩聲,接著便發現眾人都向他望來,忙不叠收起笑容,正色說道:“吐蕃王母沒廬氏,倒是略具聖皇之風,噶爾族親互啖,沒廬氏依稀事中。”

李潼就知道這家夥狗嘴裏吐不出象牙,聞言後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示意劉幽求繼續說。知己知彼,才可謀戰。對於吐蕃權臣與贊普的權鬥,他雖然知道有這麽回事,但具體細節還真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