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4章 才不配位,必受其殃

王美暢如今官居諫議大夫,掌侍從贊相、規諫諷喻,可以說是皇帝的智囊顧問團。

這樣的職位,一般都是最為信賴或者頗為欣賞的人才能擔任,雖然本身權柄並不高,但卻能夠直達天聽,與君王的關系較之一般朝臣要更加親近得多,往往就容易出寵臣、幸臣。

不過王美暢本身身份便特殊,作為皇嗣的老丈人,雖然不是正牌的,但卻碩果僅存。而且王美暢有兩個女兒都在李旦後宮,其中一個還生下子嗣。

所以其人擔任諫議大夫這樣的職位是非常合理的,朝臣們也說不出什麽。

今日會議,王美暢也有份列席,而且位於供奉班列第一位置。至於另一個有著顧問參謀性質的散騎常侍薛稷,則直接列席於宰相班列中。

自從雍王登殿,王美暢望向其人的眼神就不乏怨毒。

此前受不住張循古的央求前往登門拜訪,結果卻被區區一個閹奴驅趕出來,甚至雍王還指桑罵槐的讓王美暢將彈劾司屬寺的奏書呈送省中,這對身為外戚新貴的王美暢而言,自然是奇恥大辱!

以前的王美暢久任外州,很少回神都,性格方面還是不失謹慎的。

畢竟當時環境如此,眼見到前皇後劉氏幾乎被滿門殺絕,較之他們家更加強勢的竇氏也被打壓得只剩半口氣苟延殘喘,王美暢自然也是戰戰兢兢,唯恐行差踏錯。

但就算是這樣,王美暢也沒能躲過牢獄之災,受到前冬官尚書蘇幹的牽連而被押回神都,只在刑獄中等待大禍臨頭。

不過隨著政變發生,皇嗣出宮,情況便大不相同。王美暢不只免於一死,更因與皇嗣的關系而被任命為諫議大夫,得以入參國務機要。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眼見到劉氏、竇氏包括豆盧氏紛紛遭殃,偏偏自己卻能熬到時局發生轉機、否極泰來,王美暢自覺得不該浪費掉蒼天給予的這份眷顧,他是勢必要在時局中擁有一番作為!

此前遠離中樞,對於朝中的局勢,王美暢也是所知不多。但如今身在此中,王美暢便能真切感受到皇嗣處境的不妙。

眼下這時局,看起來聖皇已經被拘禁在大內,皇嗣也得以出宮監國。

但實際上,大權仍然掌握在雍王、李昭德與狄仁傑這些策劃政變的人手中,甚至於就連太平公主這個女人都蠢蠢欲動。而皇嗣不過只是這些人推在台面上的一個傀儡而已,根本就掌握不到多少自主權。

同時,這幾方藉由政變除掉豆盧欽望,也將他們打壓皇嗣羽翼的想法畢露無遺,同樣身為外戚的王美暢心中自然也是危機感十足。

他久不在朝,根基本就淺薄,遠遠比不上豆盧欽望,如果還不能防患於未然,提前做出一些應對,若等到這些人繼續加大力度剪除皇嗣羽翼,那麽就算皇嗣出面都未必能保得住他。

王美暢對朝情局勢雖然不乏陌生,但眼下正逢舊秩序被打破、新秩序還在形成,所以這當中也大有可操作余地。

他首先便借著外戚的身份,聯絡上了同為外戚的司屬卿唐善識,雙方身份處境不乏類似,也有著共同的憂困,都因豆盧欽望之死而對自身安危不敢有樂觀之想,自然也是一拍即合。

除了唐善識之外,王美暢又留意到被宰相李昭德打壓得萎靡不振的清河張氏,以及因為不滿狄仁傑安排而怨望不已的同族王勮。有了這些人靠攏過來,王美暢的小圈子便初步形成。

之所以將雍王兄弟作為第一個下手的對象,王美暢等人也是經過了一番細致權衡。

首先自然是因為雍王過於勢大,掌握了整個都畿道大半的軍權,宰相李昭德、狄仁傑等對雍王的提防也並不是一個秘密。他們兩人甚至都不敢同一時間前往政事堂,就是擔心雍王突然發難,將他們全都控制住。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們這些人手中幾乎也沒有什麽實際的權力。三省六部九寺五監、包括南北兩衙,唯一可以影響到的,只有一個宗正司屬寺,就算要搞什麽動作,也只能從這方面入手。

一番商議之下,於是便有了之前那一系列的舉動,繞開他們根本不是對手的正面權鬥戰場,轉而從家事方面攻擊雍王一家。這在王美暢看來,自是一大妙計。

但是沒想到,雍王之囂張跋扈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一俟有所察覺,便對張家展開了猛烈的報復。這也讓王美暢一時間有些發懵,不明白究竟是雍王過於囂張,還是朝廷中的權鬥路子本身就這麽野。

但除了雍王的囂張讓王美暢深感羞辱之外,更讓他感到憤怒的是隊友們的不堪。清河張氏遇事則慌,根本沒有一點身為名門大族的氣概。

須知舊年他作為皇嗣外戚,面對武周一朝那麽兇狠的打壓與迫害,不也熬出了頭?眼下的雍王就算再囂張,難道還要比當年聖皇還要更加勢大兇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