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9章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

時間倒退回一個多時辰之前,狄仁傑被遣回鳳閣外省。

這時候,皇城百司留直官員們大多數已經被召入鳳閣,各自議論紛紛,想要打聽今夜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為什麽會突然出現這麽多不尋常的跡象,場面可謂紛亂至極。

狄仁傑步入鳳閣官署時,最開始並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只有一些日常交情不錯的朝士入前寒暄詢問。

畢竟眼下百司朝士多集於此,狄仁傑所任司賓寺也不是什麽南省要司,眾人也只當他同樣也是被急召入此的尋常一員。

很快護送狄仁傑至此的政事堂屬官便進入了鳳閣衙堂,先以鑼鼓聲將眾人議論聲給壓下去,接著便開始宣讀政事堂書令。

書令內容自然是按照豆盧欽望意思擬寫,所言僅僅只是皇嗣不久之後便要出宮南面接見眾朝士,鸞台侍郎楊再思負責統籌諸朝士於鳳閣等待迎拜皇嗣儀駕。

左威衛將軍劉仁景以本衛將士否則布置迎駕事宜,右千牛衛執失善光則負責布防則天門,余者諸衛悉在衛府待命!

盡管如此,當書令內容公布時,仍然引起全場嘩然。在場朝士當然明白,皇嗣之所以久居禁中、不見朝士,當然不是因為皇嗣天性愛宅,是有著更深刻原因。如今突然出面接見朝士,自然就意味著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故。

至於狄仁傑在聽到書令完整內容後,臉上苦澀意味更濃,自知這一次將豆盧欽望召入事中是真的失算了。

豆盧欽望過往的表現實在乏善可陳,以至於狄仁傑都被其蒙蔽,認為豆盧欽望不過如此,卻沒有想到其人在得勢之後竟然會表現得如此強硬且固執,可謂翻臉無情,直接將狄仁傑都給排斥出後續事態進展的核心。

在經過短暫錯愕之後,在場已經不乏朝士大聲喝彩。

盡管他們仍然不知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故,但皇嗣南來面見朝士,對於許多仍然心懷李唐的大臣們而言自然是一個利好消息,許多人對於主持政事堂的豆盧欽望已經不吝誇贊,稱之為輔國強臣。

這就是豆盧欽望的老辣之處了,在朝士們還不清楚事變內情的情況下,先給他們拋出一個莫大的希望與驚喜。

如果接下來事情再發生變故,皇嗣並沒有如約南來,那麽便可以將挾持皇嗣的罪名直接冠在弄事北門的代王頭上。巨大的失望之下,豆盧欽望便可以挾南省群情將不滿發泄於代王一身。

但在場眾人也並非全都懵懂無知,正當眾人還在消化皇嗣南來這一消息的時候,深知內情的夏官郎中姚元崇已經一步跨出,望著堂上政事堂官員大聲問道:“請問官使,聖皇陛下安否?皇嗣殿下是否已入政事堂?政事堂今日在直乃梁王,何以書令會由豆盧相公署發?”

接連幾個問題拋出,俱都直指核心,頓時也吸引了在場眾人的注意力。他們暫時停止了議論,全都望向宣讀書令的政事堂官員,皇嗣是否出宮南來、畢竟事關重大,豆盧欽望語焉不詳的聲明,總是顯得單薄。

政事堂官員這會兒也有點懵,不知還要如何回答,情急之下只能指著狄仁傑說道:“狄少卿與豆盧相公一同入署定勢,諸公疑問,狄少卿可答!”

他這裏話音剛落,早知內情的姚元崇早已經拉了一把同樣陷入巨大震驚中的王方慶,沖入人群中,左右挾住狄仁傑,並將他推往堂中。

眼見姚元崇反應與動作都如此迅敏,狄仁傑也不免嘆息代王真有識人之明,所用都是才器翹楚之輩。他也順勢步入堂中,迎著眾人好奇目光大聲說道:“代王殿下已由玄武門入宮拱護聖皇陛下,前政事堂李相公率南衙忠勇入迎皇嗣殿下,豆盧相公新入政事堂代梁王行令!某則奉豆盧相公令,南來告事!”

他這一番回答,雖然也將謀事幾人都給彰顯出來,但也並沒有再如此前那般高呼誅殺武氏國賊。

實在政事堂眼下已經為豆盧欽望所把持,且其人已經刻意隱去殺武氏諸王的行動,如果他在此刻發出跟政事堂不同的聲音,無疑會讓南省人心直接分裂,政事堂提領南省的權威性也將遭到動搖。

眼下大事還未可稱成功,這種核心的分歧最好還是能夠關起門來解決,不可宣揚到人盡皆知。

狄仁傑拋出的訊息,頓時又在場中引起一片議論聲。目前所透露,已經顯示出這必是一場政變無疑。

剛剛被政事堂點名維持局面的宰相楊再思這會兒也快步上前,大聲對狄仁傑說道:“諸公等急公尚義,迎皇嗣回歸人間,實乃社稷柱石、國之雄佐!我等在朝諸士謹然受命,於此恭候皇嗣駕臨!”

楊再思雖然也不是什麽強勢宰相,但既然位列政事堂,總有自己的立場與訴求。眼下聖皇與皇嗣都還沒有公開露面,他們政事堂權威自然得到空前的加強。他這裏突然開口,也是避免狄仁傑透露出更多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