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2章 仇人相見(第2/2頁)

李潼這一夜倒是睡了一個安穩覺,簡直前所未有的輕松,沾枕即眠,再睜開眼時,已經是被鄭金入室喚醒,導行參禮的中官已經抵達了仁智院。

草草用過早餐,家人們又是齊聚一堂的歡送,李潼才在宮官引領下再赴明堂。

這一次參禮就順利得多,沒有遇到什麽糟心事。宮官引領下直入側殿,在這裏換上了已經經過修改的莊重禮服。

穿戴章服的時候,他也忍不住感慨,人真是越缺啥越看重啥。昨日他們兄弟參禮,衣冠之類還是遵循永徽年間的舊式,今天這一身禮服較之此前可就繁瑣了數倍。武則天女主當國,本就乏甚禮法依憑,但卻熱衷復興古禮,直溯先周,先禮而後兵,還能再杠啥?

側殿端坐將近一個時辰,又有宮官前來導引。有了昨天那樣一個亮相,今天參禮他自然無需再隱於大殿邊緣的帷幔後方,而是出殿入班,與群臣並集再入殿參拜。

李潼行出偏殿時,群臣早在神宮前列隊分明。站在遠處向下望去,黑壓壓一片人群,規模較之昨日還要多得多。

後世《通典》有載,大唐職官一萬八千八百五員,其中內官兩千六百二十一,外州郡則一萬六千一百八十五。

這個數據雖然有參考性,但也肯定不是一成不變,幾個特殊時期如武周革命和中唐安史之亂以後的藩鎮割據,難免會有名爵、職事恩賞泛濫的問題。

比如武後時期加設的拾遺、補闕二官,言則定員,多的時候則不可勝數,更有俗語稱“補闕連車載,拾遺平鬥量”。

這一萬八千多個職位,還僅僅只是章制在列的流內品級。勛、品以下,另設流外、視品等等,澤及庶人,規模又比流內品階擴大數倍有余。

滿打滿算,永昌元年這一場新年大酺,哪怕僅僅只集中在河洛地區,前後參禮者上萬人是有的,所以才要分成前後六天,多的時候一日集宴數千人,少的也有千數人等。

今日初八參禮,為諸國學學士並館閣博士,包括各學館學子們。唐代官學有六學二館,這些人便是今日參禮主要人員。除此之外,另有河洛、關中、並州等諸鄉賢耆老、洛陽百姓德高賢稱者一並參禮。

李潼到達這裏的時候,便看到隊伍以年輕面孔居多,服色鮮明的官員則僅僅只占了隊伍三分之一的規模。即便如此,派頭前班仍有多名紫袍大員在列,這是因為學館諸事多由大臣兼領。

李潼一身簇新莊重的宗王服色,更從殿中被導引出來,當他靠近隊伍的時候,隊伍裏頓時響起一串嗡嗡議論聲。

昨日雖然有一個尚稱驚艷的亮相,但消息的傳播也沒有那麽快,特別在場許多學館學子並在野鄉賢們距離政治時局仍遠,消息的接受程度自然也要更加滯後。

如果李潼不能持續掀起風潮、頻繁亮相,關於他的存在也只會在小範圍內傳播,向外擴散的口耳相傳中了無痕跡。

一早班列在此的薛懷義出班幾步迎接李潼,一副老大哥的姿態拍著他肩膀笑道:“一日不見,王風采更勝,人眼所聚,真是讓人不能忽視!”

李潼也客氣著向薛懷義見禮,並跟隨薛懷義一同行入班次,自在前班。前排一群紫裝大佬,李潼一眼望去能認識的唯有武承嗣、武三思這對堂兄弟。

武承嗣雖然表現不甚熱情,但當李潼見禮時,還是稍作回應。至於武三思,則從見到永安王之後便一直冷臉。李潼也不慣他壞脾氣,壓根就沒理會他。

雖然熟人不多,但有薛懷義在身邊閑聊幾句,李潼倒也並不寂寞。薛懷義熱情向他講述一些人事細節,同樣不理會武三思的頻頻冷眼乜斜。

這份熱情自然也不是沒有緣由的,昨日殿中神皇所表現出對永安王的喜愛,薛懷義自是看在眼中。今天士流參禮,這些人向來都不怎麽看得起薛懷義,卻想不到薛懷義今天就要在他們面前大出風頭。

想到這一點,薛懷義自然是滿滿的惡趣快意,對於幫助他做到這一點的永安王自然也就更熱情。

說話間,後方隊列又響起一串騷動聲,李潼循聲望去,便見一名甲胄在身的白面將領正闊步向前班行來。那人神情冷峻,行走中視線始終盯住前班的李潼,眼神說不出兇惡還是陰鷙,總之就是令李潼倍感不適。

“這就是丘神勣。”

薛懷義開口稍作介紹,並將李潼拉得離自己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