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章 蘇州抗稅(上)

捷報傳到京師。隆武帝朱慈烺欣慰大笑,以大明現在的國力,收復台灣,其實並不是什麽難事,甚至不需要京營和天津水師出手,只一個鄭森和福建水師就足夠了,但朱慈烺還是興奮不已,以致於連孫傳庭都不能理解,陛下為什麽對一個荒島,這般的在意呢?

在這個時代的士大夫看來,台灣不止是荒島,不適宜耕種,而且常年台風,時不時的還會有地震,這樣的地方,比起內陸的任何地方,甚至比蒙古草原都是差遠了,陛下為什麽一直對台灣念茲在茲,從登基那一年就開始提,一直提到現在,又命令福建水師,興師動眾,耗費錢糧,攻擊占領這樣一個蠻荒之地呢?

但在朱慈烺看來,台灣的意義太大了,不止是因為其優良的戰略地位,更因為前世裏對收復台灣,中華統一的永遠心結。

“一個字,海!”

“我華夏王朝,歷來都不重視海洋,目光只看著大陸。卻不知在未來的時間裏,海洋才是一個國家崛起的關鍵!”

“先設台南府。”

“和遼東一樣,內閣也要定出優惠政策,鼓勵百姓向台灣遷移,待人口達到一定數目,即籌劃成立台灣行省,未來福建水師也要改往台灣!”

聖旨發出,內外都是驚異,一個蠻荒之島,竟然被陛下如此重視,什麽也沒有,就被設了府,未來居然要設行省。

……

“陛下,蘇州士紳正在密謀抗議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光復台灣的喜悅還沒有過去,朱慈烺就得到李晃親自送來的錦衣衛密報。

看完密報,朱慈烺面沉如水,眼睛裏少有的露出了殺氣。

蘇州抗稅是萬歷年間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因為蘇州紡織商人的強烈反對,聚眾攻擊萬歷皇帝派往蘇州的稅使和官署,收稅太監當場被打死,官衙損害,死傷數十人,整個蘇州幾乎民變,面對如此的反對,萬歷皇帝不得不妥協,撤回稅使,不再征收商稅,至於亂民的處置,最後只是找了一個替死鬼,在牢中關了十年,草草了事。

蘇州商稅的失敗,徹底斷絕了萬歷皇帝想要收取商稅的努力,後來只能盯著田畝賦,以致於大明的財政困局越發不可收拾,最終變成死局。

現在不是萬歷年間,隆武也不是神宗皇帝,蘇州抗稅的事件,他絕不允許再次發生,更不允許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國策,被下面的人要挾阻撓,以致於失敗。

“傳李晃!”

“是。”

很快,司禮監行走、同時掛著錦衣衛指揮使名頭的李晃來到乾清宮。

半個時辰後,李晃離京,火速往蘇州而去。

同時的,一道密旨發往江南,令南京精武營第一鎮往蘇州移動,以防不測。

……

蘇州。

吳縣。

一篇《卷堂文》正在流傳。

“隆武八年七月二十九,吳縣知縣任維初,獐頭鼠目,欺下瞞上,置聖朝仁政於不顧,公然作踐讀書人,視進士,舉人,生員為奴隸,動輒叱罵甚至是鞭打,驅趕讀書人參加徭役,嗚呼,讀書之人,食國家之廩氣,當以四維八德為儀範。不料竟出取媚邀功、衣冠禽獸之徒,生員愧色,宗師無光,遂往文廟以哭之……”

於是七月三十這一天,吳縣全城轟動,人山人海,數百讀書人,排著整齊的隊伍,前往孔廟聚集。

走在最前的,乃是吳縣最有名的一個秀才,名叫金聖嘆。

金聖嘆,名采,字若采。一說原姓張,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嘆。

金聖嘆童年貧困孤獨,九歲入讀私塾,刻苦勤奮,喜愛閱讀,尤其沉迷於《水滸傳》,為人狂放不羈,能文善詩,是蘇州有名的狂生,另外,他政治思想上他頗為大膽,批評明末官府苛政,甚至主張官逼民反。

歷史上,清順治十七年,順治看了金聖嘆對《水滸》的點評,十分欣賞,說“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時文眼看他。”他聽說後,隨即“感而泣下,因向北叩首”。

這一次,吳縣哭廟,因金聖嘆名聲極大,是蘇州第一個狂生,加上他的舅舅是東林大儒,也就是現在內閣閣老錢謙益,於是眾人推他出頭,他當仁不讓,毫不猶豫的領軍。

到了孔廟之後,幾百人亂哄哄的哭成一團,向孔聖人告發,大聲控訴任維初作踐讀書人的罪行,說他是一個揣摩上意的奸人,禍國殃民的酷吏!

作為事件的當事人,吳縣知縣任維初被這排山倒海的“民憤”嚇住了,又忌憚金聖嘆是當朝閣老的外甥,縮在縣衙裏,不敢有任何的舉動,只急急派人向蘇州知府丁允元求救。

而蘇州知府丁允元卻也無法救援他,因為不止是吳縣,蘇州其他縣區的讀書人,受到吳縣風潮的影響和鼓勵,也開始紛紛醞釀,要哭廟,要上街,甚至是聯合抵制朝廷“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