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章 鄭芝龍的抉擇(第3/3頁)

“為了反對新政,幾十個河南生員聚集在河南學政衙門之前,舉著孔夫子的牌位,抗議、辱罵堵胤錫是酷吏,是佞臣!”

“還要挾說,今秋要罷考!”

“這些人的書,都讀到狗肚子裏面了!”

“罷考正好,因為這樣的人,即便是當了官,也是自私自利,目光短淺,沒有家國,貪贓枉法之徒!”

“傳旨,為首的那幾個鬧事者,一律革除功名,附和者,三年之內,不得考試!”

“另外,一些官員,有河南的,也有朝中,他們陽奉陰違,表面上遵從,實際上卻是在阻撓堵胤錫的新政,朕今日在這裏只有一句話,那就是,朕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不要以為法不責眾,朕當初撫軍京營之時,也有人抱著這樣的想法,但最後呢,全部人頭落地!”

“如果堵胤錫是酷吏,是佞臣,那朕就是暴君加昏君!”

“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為了黎民百姓的生計,這個暴君和昏君,朕就算擔了也無妨!”

……

隆武帝的聖旨一出,河南當地極少數試圖聚集頑抗的士紳,立刻就像是泄了氣的皮球,悄無聲息了——田地雖然重要,但性命和前途豈非是更重要?

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新政,在河南順利試行。

……

赫圖那拉。

絕望的氣息,再一次蔓延開來。

四百裏的距離,五百裏的路程,艱難跋涉,多爾袞好不容易護衛著順治和太後,帶著一班滿漢文臣,來到了赫圖那拉,並且成功和鄭親王濟爾哈朗的兵馬匯合,隨後召開會議,決定利用赫圖那拉周邊復雜的地形和遙遠的道路,和明人決戰到底。

赫圖那拉是建州女真的祖居地,也是建虜發達的起點,無論如何,這裏也是不能丟了。

而就在兩年前,也就是烏克爾河失敗之後,多爾袞就秘密派人整修了赫圖那拉的城墻,以及周邊的防務,並預藏了一部分的糧食,當時,多爾袞並非是已經意識到了敗亡,而是以防萬一,而兩年前的先見之明挽救了疲憊的建虜眾人,他們退到赫圖那拉之後,不必辛苦的整修城墻,立刻就可以投入防守。

多爾袞又令人多方打獵,積攢糧草,以備冬季。

但僅僅一個月後,明軍就出現了。

明軍出現的如此之快,出乎所有人的預料,雖然只是幾千人的前鋒,由吳三桂和馬科分別帶領,但透露的信息卻是重大,那就是明國朝廷和孫傳庭窮追不舍,絲毫也不想給建虜喘息的機會和時間。

同時也說明,雖然多爾袞堅壁清野,破壞焚燒了眾多,但明軍步步為營,穩紮穩打,依靠強大的後勤運輸,其整體進軍的速度,雖然被拖慢了一些,但卻並沒有受到根本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