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9章 故土故人(第2/3頁)

“臣已經下令全力搜查,務必抓獲匪首劉志!”

這是飛報的最後一句。

對於蔣德璟倪元璐這些歷經十幾年大亂的大學士來說,像劉志這樣的小匪首,實在是太過尋常和普通了,加上現在漸漸國泰民安,建虜也即將要被平定,天下大勢正逐漸穩定,早已經沒有了崇禎年間,烈火幹柴的景象,因此他們對劉志的作亂,絲毫都不擔心。

朱慈烺也不擔心。

雖然他知道劉志身份的不一般,就如同劉志也知道,他的身份也不一般一樣。

但他還是不擔心。

天底下有多少乞丐,不是丐幫幫主決定,而是皇帝決定的,同樣的,天下有多少流賊,也不是李自成張獻忠這樣的人決定的,同樣還是皇帝,或者說,是國家的政體和行政理念所決定的,劉志雖然是一個穿越者,但就他的理念來說,卻絲毫沒有一個穿越者的先進和遠見,更沒有憐憫,只有殺戮和報復,而就殺戮和報復來說,你還能勝過這個時代、經歷過戰亂饑荒,人吃人的古人嗎?

不能,你能勝過的只有後世的先進和遠見。

而就能力來說,劉志比之李自成張獻忠又相差十萬八千裏,自命不凡,以恐懼懾服部下,這樣的人,永遠成不了大事。

要想在這個時代立足,要想留下姓名,真正做一些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利國利民的事情,就必須融入古人,但同時又忘記古人,時時提醒自己,不要為身上的龍袍所迷惑……

“傳旨,明日啟程,返回京師。”

朱慈烺道。

克復錦州,孫傳庭正統帥大軍向海州進發,遼南有高鬥樞,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他沒有必要繼續留在錦州了,

而在軍事之外,國內的政治改革在幾年的休養和消化之後,也可以執行新的開始了。

因為在遼東之後,在北面還有更廣袤的地方,也還有更強大的敵人,如果不改革,大明就無法面對,更無法為前線將士源源不斷的輸送糧草和輜重。

至於劉志,在他的意念裏,早已經忘記這個人的存在了。

……

第二日,車馬轔轔,旌旗飄飄,大明隆武帝皇帝朱慈烺離開錦州,禦駕返回京師。宣大總督張國維和遼東巡撫黎玉田留在錦州,暫時署理,因為是皇帝的車駕,隨行眾多,朱慈烺也沒有輕騎快返,為的就是沿途欣賞關外的風景,謀劃整個遼西的建設。行進之中,朱慈烺不時還會命令停下,實地探查,因此每日只行五十裏,四天後,朱慈烺的禦駕來到寧遠。

寧遠文武迎接。

對於寧遠,朱慈烺已經很是熟悉了,但在殲滅建虜主力,收復錦州之後,看向寧遠的心情,卻又格外不同。

錦州寧遠都是關外的風雲之地,明末清初,多少豪傑英雄在這裏拋頭顱灑熱血……

……

在寧遠休息一日,視察覺華島碼頭之後,第二日,朱慈烺的禦駕離開寧遠,往山海關行進。

也就在途中,朱慈烺得到了孫傳庭的軍報。

因為多爾袞燒毀一切,實施了堅壁清野,孫傳庭又是一個謹慎的性子,所以大軍行進的速度並不是太快,現在吳三桂馬科的前鋒騎兵,剛到了距離牛莊驛六十裏、距離海州八十裏的西寧堡,孫傳庭率領的主力中軍,則剛過了平洋橋。

除了匯報軍情,說建虜集結敗兵於海州和牛莊驛,復州蓋州的殘兵殘將也都退回海州,以多鐸為將,妄圖死守之外,孫傳庭也急報了建虜方面的最新情況,說,多爾袞雖然大敗,並被罷黜了親王的爵位,但依然擔任領輔政,為建虜朝局的實際掌控者,而多爾袞擔任領輔政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發出了求和信息,並且派了大學士巴哈納和祖大壽兩人為使者,往大明議和而來了。

“哦?”

聽到建虜派祖大壽為使者,第一時間,朱慈烺微微驚奇,隨即明白了多爾袞的用意。

大丈夫能屈能伸。這個道理,多爾袞果然很懂,用祖大壽為使者,看起來也有誠意,也算是完成了大明當初對於談判的先決條件。

但只是一半,洪承疇還沒有放呢。

只不過時過境遷,大明已經沒有必要再和建虜談判了。

建虜只能是無條件的投降。

所以,朱慈烺想更多的是祖大壽。

當初有多少的尊榮,現在就有多麽的視之如草芥、棄之如敝屐。

不知道祖大壽如何想?

又不知道祖大壽如何面對寧錦的父老鄉親?面對大明的故朋親友呢?

“不必緝拿,就讓祖大壽以使者的身份到京師來。朕要看,多爾袞有什麽花招?”

朱慈烺用朱筆回批。

祖大壽是朝廷大逆,但是遇上,明軍上下自然是要緝拿的,而不管祖大壽有沒有什麽建虜使者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