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4章 洪承疇之計(第2/3頁)

濟爾哈朗眼神一喜,如果真如洪承疇所說,明軍船艦離開,大清就可以轉向東門,從東門向金州發動攻擊,那一來,戰事或有轉機,只是遼南戰事危急,雙方正在僵持,這種情況下,明國君臣真敢從遼南抽兵,去支援朝鮮嗎?

“朝鮮距離明國京師兩千裏之遙,往來信息傳遞,最少一個多月,而老十五五日前就已經帶兵出了盛京,算時間,現在怕是已經殺到了平壤,不日就會到漢陽,以朝鮮兵的孱弱和李倧的膽小如鼠,一旦老十五兵臨城下,他是一定會出城投降,並推出大臣們當做替罪羊,那時,隆武怕是連消息也沒有得到呢。”

但濟爾哈朗隨即又搖頭。

洪承疇道:“如果是以往,我大清天兵一到,李倧肯定會開城投降,但此次怕是不同了。一來,我大清近年戰事不利,朝鮮對我大清的畏懼之心已經大為減少,現在大清主力都在遼南,睿親王能派出征討朝鮮的兵馬有限,這一點,朝鮮上下都是清楚,豫親王兩千騎兵,加上鳳凰城、鎮江堡的兵馬,最多也不超過五千,以五千兵馬,旋風掃過鄉野,攻取小城小地不成問題,但要想攻下漢陽以及朝鮮的江都江華島,怕就是有點難了。”

“第二,李倧性子雖然怯弱,但卻於王位卻是極為在乎,這一次兩萬朝鮮兵逃散,誤了遼南的大事,他深恐被我大清重責,廢了他的王位,又有一班人在身邊日夜蠱惑於他,逼他下了狠心,開弓沒有回頭箭,如此一來,除非是我大清攻破漢陽,否則他是不會輕易投降的。”

“朝鮮之戰短期之內怕是不能結束,李倧一定死守會漢陽、南漢山城或者是江華島,此時朝鮮的求援書信和使者,一定已經奔向北京了,而明國不管是為了自身的利益,還是天朝大國的顏面,都一定會答應所求,向朝鮮派出援兵的。”

“但現在登州港浮冰如鱗,船只要想出海,最少還得五十天。”

“旅順卻是不凍港。”

“也就是說,距離朝鮮最近,能最快、最有效派出援兵的,只有遼南駐軍,且遼南駐軍又多是精銳,明國要想快速救援朝鮮,舍遼南駐軍,再無其他選擇!”

洪承疇說的肯定。

濟爾哈朗瞪大了眼,眼神中漸漸閃過了希望,口中卻道:“就算明國從遼南抽兵,但如果只是抽取少量的兵馬,怕也是無用。”

洪承疇拱手:“所以我們還需添一把火……下官有一計,定叫高鬥樞率兵離開。”

“先生快說!”

“我軍佯裝撤退,說是要去討伐朝鮮,並留下一些舌頭,故意讓明軍抓到,待我軍撤到復州,鄭親王您的大旗和八旗的軍旗也先後離開之後,明軍就算不信也是要信了,如此,即便高鬥樞不願意,明國朝廷也會催促他快快救援朝鮮,等到高鬥樞率兵離開,我軍悄悄返回,此時天寒地凍,野外難宿,我軍又已經離開,駐守北嶺的明軍一定會松懈,或者會將一部分的兵馬移到金州城內,以躲避嚴寒,我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忽然出現,定能拿下北嶺!一旦拿下北嶺,金州唾手可得,高鬥樞的主力兵馬又在外,回援不及,我們順勢拿下旅順,也不過是一場惡戰的事。”洪承疇道。

濟爾哈朗眼珠子發亮,拍案而起:“先生妙計,就這麽做!”

……

京師。

乾清殿。

隆武帝眉頭緊皺,在座前來回踱步。

他身後的禦案上,放著的並不是朝鮮李倧的求援信,而是軍情司朝鮮分司發來的急報。

——朝鮮王李倧決意反正,重歸大明,已經開始著手清除朝中的親清派,並加強鴨綠江邊境防守了。

這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只可惜來的時間不是太恰當。

雖然在這之前,軍情司一直都在努力,收集情報,說服朝鮮上下官員,勸他們重歸大明,但此時此刻,卻不是反正的最佳時機,原因很簡單,遼南戰役尚沒有結束,大明尚沒有給建虜的主力造成重大損失,此時朝鮮人忽然反正,如果建虜主力拋下遼南,忽然轉向朝鮮,那局面就無法控制了。

朝鮮人根本不是建虜的對手,天寒地凍,水師難行的情況下,大明也難以對朝鮮提供有力的支援。

一旦朝鮮被建虜徹底清算,國中的尊明派大臣被屠戮,朝鮮重歸大明的良好局面,就等於是變成了建虜人肆意報復的屠宰場。

那樣的場景,是朱慈烺所不願意見到的。

而朝鮮國內有遠見者也看到了這一點。

因此,最開始的時候,京畿道總戎使兼南漢山城防禦使沈器遠力勸李倧,認為應該再隱忍一段時間,等到明年春暖花開,和大明聯絡妥當,大明水師船艦載著大明兵馬,抵達朝鮮海岸之後,再豎起正旗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