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 王道治天下(第2/3頁)

而在這之間,發生了一件小插曲。

山東孫之獬上疏,支持朝廷施行“攤丁入畝”,並且向朝廷獻言獻策,認為攤丁入畝一定難以施行,原因就是因為有一些朝廷官員和地方督撫各有私心,陽奉陰違,對陛下的旨意不能盡心盡力的完成,因此建請陛下恢復東廠錦衣衛的權限,效仿成祖皇帝,全面監視、收集京師官員和地方督撫的情資,但有陽奉陰違,暗中拖朝廷後退的官員,一律拿下。

只要清除了那些懈怠的官員,攤丁入畝以及朝廷其他的政策自然就能在天下順利施行。

……

孫之獬,字龍拂,山東省淄川縣人。天啟二年舉進士,為庶吉士,繼為翰林院檢討。天啟七年充順天鄉試正考宮。崇禎初年,廷臣請毀《三朝要典》,獨哭爭,遂被列入閹黨逆案,革職回鄉。

建虜入關後,召他入京,授官禮部右侍郎。

被大明革職十幾年,忽然又能當官,孫之獬感恩戴德,為得建虜歡心,有心“標異而示親”,孫之獬不但剃了發,留了辮,還改穿了滿族官吏的服裝。當時,朝臣分滿漢兩班,上朝的時候,滿班大臣說他是漢人,不許他入班;漢班大臣說他是滿人打扮,也不要他。徘徊於兩班之間的孫之獬進退不得,狼狽萬狀。

一怒之下,孫之獬上疏提議全面剃發,在這之前,只剃兵不剃民,官員也不強迫,孫之獬上疏道:“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發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從陛下也!”

而多爾袞早就操了此心,孫之獬的上疏正和他的心意,於是立刻推行。

命令一出,江南血流成河。

順治三年秋,山東百姓起義,這時孫之獬正巧還鄉,農民軍攻入淄川,將其斬首市曹,暴屍通衢。

消息傳到北京,清廷沒有給孫之獬任何旌表和撫恤,大約也是鄙視他的為人吧。

這一世,建虜沒有入關,孫之獬也就失去了這樣表演的機會,但因為隆武帝繼位之後,一方面打壓言官,將言官們從權力中樞架離,使其“言而不官”,降低他們在朝廷中樞的影響力,一方面又廣開言路,對地方意見十分重視,尤其是關於國計民生的議題,在各省都察院之外,又設有專門的機構,傾聽地方意見,像是孫之獬這樣有功名的地方人士,也是有上疏權力的。

一般來說,這些閑散進士舉人的奏疏,隆武帝都是看不到的,內閣、都察院,通政使司,自會處理,但孫之獬的奏疏,隆武帝卻是看到了,原因很簡單,孫之獬所提的乃是大事、重事,關系每一個官員,從都察院,通政使司到司禮監,不敢輕易決定,只能面報於他。

當看到孫之獬三個字,朱慈烺心中先是驚訝,這人還在啊?繼而明白了,這天下太大了,投降建虜的無恥文人也太多了,而他更是國事繁忙,除非是那些無恥之徒蹦跶著,在他面前主動出現,否則他還真是想不起來。

就像孫之獬。

如果不是孫之獬主動上疏,朱慈烺怕是永遠也想不起他來。

這樣的無恥之徒,上一世為閹黨,從頭到尾都是齷齪,這一世居然又不甘寂寞……

而從內閣慎重的表情看,朱慈烺就知道,孫之獬提議恢復東廠錦衣衛的權限,擴大偵搜,是碰觸到了朝堂的敏感神經,關乎皇權,因此內閣不敢決斷。

如果朱慈烺是前世裏的多爾袞,此時正為攤丁入畝的拖拖拉拉而煩惱,心中存了恢復東廠錦衣衛過往權限的念頭,那麽,在見到孫之獬的奏疏後,一定會大喜過望,不但照著實施,也會將孫之獬拔擢到朝中,高官厚祿以待。

孫之獬想的,應該就是這樣的心思吧?

但朱慈烺不是多爾袞,他心裏壓根就沒有恢復東廠錦衣衛過往權限的念頭,攤丁入畝雖然有絆阻,但他自信有其他的辦法可以選擇,完全不必使用這種有失光明的特務手段。

孫之獬的馬屁拍到馬腿上了。

老實說,朱慈烺真恨不得立刻傳旨,將孫之獬這個無恥奸賊押赴京師問斬。

但他不能。

孫之獬的大罪惡是前世裏的,這一世,他什麽也沒有做,只是一個閑坐家中,急於想要復出做官的卑鄙小人而已。

言者無罪,即便孫之獬說的再是不對,他也不能責罰。

而在不聽從孫之獬的奏疏之外,朱慈烺也需要向內閣釋疑,令他們敢於做事,不必再為這種宵小煩惱,於是說道:“唐太宗李世民剛繼位時,有閑散的士子上疏求官,請他遠佞臣,近賢臣,唐太宗對上書的人說:‘朕任用的人,朕都認為他是賢臣,你知道佞臣是誰嗎?’

那人回答說:‘臣住在民間,的確不知道誰是佞臣。請陛下假裝發怒,來試一試身邊的大臣們,如果誰不怕雷霆之怒,直言進諫,那就是正直的賢臣。如果誰一味依順陛下,不分曲直地迎合皇上的意見,那就是佞邪的人。當初三國魏明帝就是這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