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9章 兵者詭道(第2/3頁)

因此,他力主再發動一次“松錦之戰”,逼迫明軍在寧遠城下決戰。

但多爾袞卻不同意,他以為關寧騎兵雖然受損,但現在的明國沒有了流賊的牽制,可以將全部的主力調集到寧遠,就總體兵力來說,大清沒有勝利的把握,而寧遠也不同於錦州,錦州雖然是咽喉之地,但卻矗立在原野中,可以四面包圍,寧遠的地形卻比錦州復雜的多,20裏之外,就是覺華島,覺華島和寧遠互為犄角,大清要想攻占寧遠,非先攻占覺華島不可,然大清沒有水師,想到攻占覺華島,非得等到冬季嚴寒,踏冰過江才有可能,

即便占領了覺華島,但冬季只有三個月,如果大清不能在三個月之內攻下寧遠,等到春暖花開,海水融化,明軍水師重來,覺華島又會落入明軍手中。局面又回到從前。

以寧遠城中的存糧,堅持三個月,綽綽有余,寧遠城防更是堅固,又有紅夷大炮的鎮守,馬科雖然不比吳三桂,但卻也不是弱者,想要三月拿下,絕非容易。

而最最重要的還有兩個原因,第一,經過這幾年的征戰,大清以戰養戰的策略失敗,糧草消耗極多,非是必要,不可再輕起大戰了,不然後勤補給就會出問題;第二,現在明國的皇帝不是崇禎,而是隆武。

隆武帝是知兵之人,他不會犯崇禎帝的錯誤。

經過這幾戰,多爾袞越發不敢輕視隆武。他不能再輕易冒險,用國運做豪賭了。

……

多爾袞好不容易說服了多鐸,但多鐸依然不甘心這麽的被動挨打,提出率兵攻打寧遠周邊,劫掠需要的糧草棉布,以為大清振作士氣。

為了爭取多爾袞的同意,他將自己思謀很久的計策向多爾袞說出。

最初,多爾袞是不同意的,認為多鐸的巧計很難成功,但是當喀喇沁左翼蒙古被明軍擊潰,右翼逃回,哈刺慎右翼更是舉旗向明國草原,喀喇沁草原震動,察哈爾蒙古,巴林蒙古等都慌慌不安後,多爾袞改變了主意,轉而支持多鐸的建議了——連續的失敗之後,大清太需要一場勝利了,只有勝利才能振作內外的軍心士氣。

臨行前,多爾袞叮囑多鐸,要他快攻快打,不可戀戰,一切以戰鬥的勝利和具體實物的搶掠為主。

多鐸出兵寧遠,從沈陽帶了一萬主力,其中有兩千是多爾袞新近操練的漢軍火槍營,到了錦州之後,又從阿濟格麾下抽調了大部分,加上察哈爾蒙古的八千騎兵,一共三萬余人,氣勢洶洶的寧遠殺來。

——渤海所之戰後,阿濟格的身體一直都沒有復原,一直都在養病中,不然這樣的機會怕也輪不到多鐸,阿濟格早就主動在錦州出擊了。

因此,建虜大軍臘月二十六包圍猛攻寧遠的堡子和衛所,並非是故意,想要借過年的時間偷襲,實在是時間正好趕到了這個時候。

……

現在,面對三年前被大清攻克焚毀、明國又重新修建的中右所,多鐸發下嚴令,要眾軍在天黑之前攻上城頭。

於是。

“嗚嗚”的號角聲中,漢軍八旗攻擊更猛,攜帶的輕型炮、弓箭鳥銃朝著城頭不住的施放……

在多鐸的督戰之下,漢軍旗不顧死傷,連續猛攻。

滾滾硝煙和震天的喊殺聲中,中右所搖搖欲墜……

……

寧遠。

遼東巡撫李黎玉田和寧遠總兵馬科都急的像是熱鍋上的螞蟻,建虜大軍忽然殺到,兵馬眾多,前鋒在連山驛附近出現的時候,他們就得到了消息,黎玉田知道事情不妙,立刻向朝廷求援。馬科則是率領騎兵出擊,和建虜前鋒戰了一場,小有挫折,眼見建虜後續兵馬滾滾而來,聲勢浩大,尤其是知道多鐸領軍之後,馬科不敢戀戰,急忙撤回寧遠,準備憑城固守。

但建虜大軍卻沒有攻擊寧遠,而是繞城而過,往山海關方向殺去了——正常情況下,建虜是不應該這麽做的,因為如果寧遠守軍足夠強大,敢於出城截斷他們的退路,那他們就危險了,但十幾年來,建虜屢戰屢勝,已經將寧遠軍殺破了膽子,守城已經是不容易了,野戰根本想也不敢想,因此建虜才會如此的肆無忌憚,不在寧遠城下布置兵馬,直接繞城而過,往山海關殺去。

黎玉田和馬科都知道,建虜大軍並不是攻擊山海關,而是去掃蕩中右所去了。

——中右所距離寧遠六十裏,是寧遠周邊最重要的一處據點。

兩人想要救援,但又不敢救援,因為他們不知道建虜究竟有多少兵馬?

如果是過往,關寧鐵騎的精銳還在,他們或許還有出城一戰的勇氣,但現在,無論黎玉田還是馬科,都不敢再冒險了——周邊的屯子和衛所丟就丟了,寧遠才是遼西的根本,只要緊守寧遠,建虜就算是占了中右所,也不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