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8章 李巖之策

戰鬥不可避免。

絕境中的闖營殘余,爆發出了強大的戰力,在和沃爾都司蒙古騎兵的交手中,一連三次挫敗了沃爾都司蒙古的進攻,而且繳獲了不少的戰馬和輜重,震動了沃爾都司,就在沃爾都司那一位青山汗,沙克沙僧格,勃然大怒,準備調集兵馬,將這一股敢於出塞的漢人兵馬全部殲滅之時,建虜派往沃爾都司的使者到了。

使者乃是建虜大學士赫舍裏·希福。

希福是滿人,歷任內國史院承政、內弘文院大學士,在黃太吉在世時,極受器重,但多爾袞為輔政王之後,對他卻有點冷落,這一次,堂堂地大學士,居然變成了出訪的使者,千裏迢迢跑到沃爾都司來了。

當然了,多爾袞用希福當使者也不是完全沒有原因,希福雖然是滿人,但兼通滿、漢、蒙三種文字,口才又了得,做承政時就屢次出使察哈爾、喀爾喀、科爾沁諸部,其本人又和沃爾都司有一些淵源,由他出使沃爾都司,其實也算是合適。

希福來到沃爾都司之時,正是沙克沙僧格調集兵馬,準備殲滅闖營之日,於是希福立刻阻止,他提出要招降闖營——身為黃太吉的心腹,希福對當年以賊疲明的戰略,太清楚不過了,現在李自成雖然死了,闖營殘留的兵馬已經不多,但依然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

於是希福派遣身邊的一個漢官前來勸說。

但李過怎麽會降?

不等那勸降的漢官說完,李過就勃然大怒,令人推出去斬首。

見李過不降,還斬了使者,沙克沙僧格大怒,隨即就要大舉進攻,但最後還是被希福勸住了——希福認為,闖營既然逃出了長城,那就表示無意降明,而長城之內的明軍也不追擊,那就是想要借蒙古人的手,除掉闖營最後的殘余,如果沙克沙僧格真的調集兵馬,殲滅了闖營,那正是合了明人的心意。

“可如果不殲滅,任由他們留在白城子,肆意劫掠,我沃爾都司勇士的面子,往哪裏擱?”沙克沙僧格道。

現在,李過率領闖營據守的地方,正是五胡亂華時期,赫連勃勃所建的天下第一城,也就是統萬城的舊址,因為都是白色的墻,因此被蒙古人稱為白城子。

“簡單,前番闖營不是說短暫停留,然後就會殺回陜西嗎?那就答應他們,並說我沃爾都司蒙古勇士願意助他們一臂之力,一同攻打明國長城,到時,他們回陜西,我們占邊城,兩不相欠。”希福道。

這一次,希福沒有派使者,而是用弓箭書信射到了統萬城之前。

李過看過,還是不同意,雖然他知道,以闖營的力量,想要突破長城,返回陜西,幾乎是不可能的,數萬朝廷大軍不從長城裏面追出來,絞殺他們,他們就算是慶幸了,所謂的暫時停留,日後就會返回陜西,不過是他們自我安慰自己、以及對蒙古人的托詞罷了,但如果能得到蒙古人的幫助,數萬人一起攻擊,說不得還真能沖破長城,返回陜西,重新召集人馬呢。

但這些念頭,在李過腦子裏面不過是一晃而過,因為無論如何,他也不會同蒙古人合作的,心理上,他就過不了這個坎。同時的,他也懷疑蒙古人居心叵測,想要借機殲滅他們,因此不能同意。

劉芳亮卻有不同意見,他以為,縱使不同意蒙古人的提議,也不必立刻駁回,惹怒蒙古人,倒不如采用拖延之策,以為兵馬修整爭取時間,然後再看形勢的變化做出決定——隨著李自成的身死,開封陜西連續的大敗,闖營將領不是投降就是死在亂軍之中,或者是下落不明,現在闖營之中,有頭有名的將領,只剩下四人了,分別是李過李雙喜,劉芳亮劉體純,是為兩李兩劉,因為李過是李自成的侄子,聲望最高,因此被推為首領,劉芳亮是為軍中悍將,也是闖營最早的左營制將軍,有勇有謀,在闖營中有相當的威望,他的建議李過不能不考慮。

李過同意了,於是書信回稟,說容他們考慮。

希福沒有威逼,居然是同意了。

於是,闖營獲得了短暫的喘息時間,但就在近日,他們忽然得到了消息,沃爾都司的騎兵大軍已經向大明三邊重鎮發起了攻擊,並且蒙古人的使者已經一連來了兩次,要求他們出兵配合,一起攻打明國長城,但是攻陷,各分利益,但如果闖營按兵不動,他沃爾都司蒙古必然大兵圍剿,到時,他闖營上下,一個也不能活!

李過知道,他必須做一個選擇了。

於是,李過召集眾人商議,從探明的情報看,沃爾都司蒙古這一次糾集的兵馬,最少在四萬人左右,看來真是豁出去,想要攻破大明邊關了。如果這一次闖營不作出行動進行響應,蒙古人一定會徹底的惱羞成怒,他闖營只有兩千人,如果蒙古人不顧一切的來攻,他們終究是頂不住,終究是要全軍覆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