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章 保督徐標

……

離京之前,隆武帝召集內閣和軍機處重臣,當眾宣布。

一如預料,對隆武帝離京的決定,內閣五臣除了李邦華默然之外,其他四人都是堅決反對的。倪元璐甚至以去年的定王之亂為例,力勸隆武帝不可離京,若是襄陽果真有亂,派一重臣即可,甚至調派孫傳庭問題也不大,因為李自成的殘余已經被驅趕追逐到了榆林府一帶,覆滅只在旦夕,這種情況下,調走孫傳庭,改甘肅巡撫呂大器為三邊總督,繼續剿滅李自成,也是可以的。

但朱慈烺意志堅定,除了再次說明自己必須南下的理由之外,又補充一點。

他手指背後的“敬天法祖”的高高匾額,說道:“卿等心中的憂慮,朕十分明白,為防意外,朕已經密封了一份詔書,就放置在了這敬天法祖的匾額之後,但是有事,可由群臣和司禮監一起取下開啟,國事政事,你們心中所擔憂之事,朕皆有交代。”

群臣驚。

站在隆武帝身後的司禮監大掌印王之心卻是老臉平靜。

“此詔乃是朕親筆所寫,非到最後關頭,絕不可輕動,違者誅九族!”朱慈烺道。

聖心堅定,群臣無法阻擋。於是隆武帝率軍離開。

等到都察院和下面的低級京官得到皇帝陛下又出京的消息之時,隆武帝的騎兵大軍已經奔出一百余裏了。

“唉,今上習慣領兵,常常禦駕,若有閃失,可如何是好?”

“陛下此次南下,確有些突兀,不過陛下所思所想,卻是沒有錯的,在敬天法祖的匾額後,留下詔書,更是高明。至於左夢庚,閣老不用擔心,陛下一向是謀定而後動,身邊所帶都是精銳,左營又多是烏合之眾,絕不會是陛下的對手的。”

兩位內閣重臣,首輔蔣德璟和次輔李邦華,在送行隆武帝離開之後,於城外官道邊,小聲談,蔣德璟一臉憂慮,李邦華眉頭緊皺,顯然兩人的心情都不輕松。

“如果陛下是督撫,我自然高興,但陛下是一國之君,時時親征,總非長久之計。另外,陛下不準永王就藩,一心留永王在京,也令我不解,不知道陛下所想為何?”蔣德璟嘆。

“天心難測。”李邦華道:“陛下的用意,老夫也是猜不透,不過永王庶出,內斂平和,除了兩位老師,從不與他人往來,即便暫時留在京師,也應該無礙。”

蔣德璟點點頭不再說,但眉宇間的擔憂,卻始終無法散去。

……

“噠噠噠噠~~”

馬蹄急急,兵馬重重,車輪轔轔。

隆武帝坐在寬大平穩的四輪馬車裏,掀起車簾,望向官道兩邊的原野。

已經是三月初,正是原野翠綠,春意盎然之時,遠遠望去,只見官道兩邊的田地之中,農夫正在為春耕而忙碌,一些緊靠官道的田地裏,有百姓向著隆武帝的黃羅蓋傘下跪——並非是他人命令,自出京之時,隆武帝就下了嚴旨,大軍所過,不得騷擾沿途百姓,違者以重刑論處。因此,百姓們非是強迫,乃是自願和習慣使然。

朱慈烺眼露欣慰。

比起崇禎十五年,他帶兵出京,沿途看到的凋敝、淒慘場景,今年已經大大改善。

雖還不能稱繁華,但卻已經透出了勃勃生機——大明朝,已經是緩過了崇禎時十七年那一口要命的短氣,但使兩三年的時間,待玉田番薯馬鈴薯等高產作物全部推廣開來,朝廷改革稅制,大明朝邁入盛世繁華,不過是時間問題。

但欣慰之後,朱慈烺的心情卻一點都不敢放松,因為他深知自己所要面對的,是一個多麽龐大,多麽頑固的力量,一個不慎,就有可能陷入困局,和他們相比,遼東的建虜和陜西的流賊,反倒是好對付。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但要想破“心中賊”,就必須先破了山中賊,如此,才能有破心賊的實力和空間。

“這一片怎麽沒人種玉米呢?”車輪轔轔,馬車向前之中,朱慈烺忽然發現,和剛才所經道路兩邊,都有人整田,準備播種玉米不同,這一大片幾十裏地,除了去冬的小麥,剩下的田地裏竟然沒有一個農人,如果這個時候不忙著播種,那就說明,他們要種的不是玉米,而是稍晚一點的小米了。

小米玉米都是農作物,雖然玉米產量高一點,官府大力推廣,但並沒有禁止播種小米,因此,朱慈烺好奇的不是有人播種小米,而是連續幾十裏,道邊兩邊,竟然沒有一處玉米地。

沒有人能回答。皇帝身邊的人,對保定的民情民事,都不甚知曉。

“陛下,距保定府只有二十裏了,今夜是否進城休息?”

此時,三千營虎大威來報。

朱慈烺點頭:“今夜就在保定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