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漢陽之戰

原來,雖然吳甡給武昌總兵方國安下下了命令,並且寫了親筆信,要他重兵防守那幾處江水淺薄的渡口,但方國安的兵,實在是沒有戰力,而且士氣十分低落,原因竟然是武昌城中的楚王一毛不拔,不肯出銀犒軍,軍中欠餉半年,又缺乏棉衣,軍士們怨聲載道,鴨蛋洲雖然布置有一千守軍,但被劉文秀的流賊騎兵一個沖鋒,傷亡不過幾十人,就潰散而逃了,渡口失守,十幾萬流賊大軍蜂擁過河,方國安見勢不妙,急忙龜縮進武昌城中,憑城拒守,同時向湖廣總督吳甡緊急求援。

“方國安,廢物!”

看完急報,吳甡大怒。

武昌決不能有失,因為楚王就在武昌,前番,楊嗣昌就是因為失了襄陽,致使襄王被張獻忠,因而驚恐萬狀,自嚇而死的,吳甡可不想重蹈楊嗣昌的覆轍,不過吳甡卻也沒有盲目救援,他知道,武昌城池高大,絕非流賊可以輕易攻破的,如果張獻忠屯兵城下,反倒是一個一戰破之的好機會。

另外,張獻忠雖然圍住了武昌,但漢陽和漢口,卻還在朝廷的控制之下,武漢三鎮明為三城,實為一體,在不攻占漢陽和漢口的情況下,張獻忠的側翼始終受到威脅,不能全力攻城,除非是有內應開城,否則他想要拿下武昌,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於是,吳甡決定繼續等,他要等劉肇基的京營兵到來,再出兵救援武昌,那樣他才有信心,不然單單依靠左良玉,他還真沒有把握。

但武昌一天一封求救信。

而消息陸續傳來,說流賊在武昌和漢陽的江面上,搭起了兩座浮橋,一座從武昌白沙洲到漢陽鸚鵡洲,另一座從武昌大堤至漢陽南岸嘴,而一大股的流賊已經渡過了浮橋,圍住了漢陽。

這一來,漢陽也危急了。

吳甡臉色凝重,他意識到,張獻忠軍中,還是有能人的,看出了漢陽和漢口的重要。

“南京水師呢?令他們截斷浮橋!”吳甡命令。

但流賊在江邊架起大炮,又在江中設置障礙物,南京水師久不經戰事,試探著靠近了一下,就被流賊大炮轟的屁滾尿流。

聽到南京水師的回報,吳甡氣的說不出話來——江南兵馬糜爛,不堪一戰,竟到這種地步!

各方壓力也接踵而來,不說武昌楚王的求救書,就是襄陽的官員,也都開始一個個催吳甡出戰了——如果吳甡再是按兵不動,一定會有人上疏朝廷,彈劾他不救武昌,雖然太子和兵部老尚書馮元飚,能體察他的良苦和艱難,但陛下就未必了。

更何況,方國安的戰力,實在是不怎樣,如果武昌不幸失守,楚王遇難,他吳甡就會變成第二個楊嗣昌!

而此時,臨洮總兵牛成虎率領的一萬秦兵,進入了湖廣,吳甡手中,多了一支可用之兵。

看樣子,不能再等了。

雖然京營還沒有到,但吳甡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先出征,最起碼先解除了漢陽的圍困,等京營大軍趕到,再合擊武昌城下的流賊大軍。

於是,吳甡召來左良玉,商議出征之事,但左良玉卻百般推脫,一說糧草不備,二說各部還沒有整頓完畢,還是等京營人馬趕到,再一起出征吧,吳甡知道,左良玉在給自己難堪,但這種關鍵時刻,他也只能忍氣吞聲,好言相勸,一是將京師剛剛發來的甲胄兵器全部撥給了左良玉,二是對左良玉的平賊將軍印有所應允,如此,左良玉才勉強答應出征。

“這都是楊嗣昌,熊文燦,侯恂之禍啊!”

等左良玉退出,吳甡心中郁悶。

吳甡領左良玉大軍出襄陽,走承天府,應城,漢川到漢陽,解圍漢陽;牛成虎率一萬秦兵進入德安府,和德安總兵楊德政匯合,從西北方向,也就是黃州府進發武昌,截斷張獻忠的退路;馬士英統領黃得功和劉良佐,從東面救援武昌,三路大軍齊發,在解圍武昌的同時,也是步步為營,決不能使張獻忠從指縫中溜出去。

“把這封信交給劉肇基,告訴他,武昌危急,要他一定要加快行軍步伐!”

出征前,吳甡令親信幕僚送信給劉肇基。

“是。”

從襄陽到武昌,約七百余裏,大軍救援需要半個月的時間,因此,吳甡和馬士英、牛成虎約好了二月二十五,在武漢三鎮會師,以免有一路冒進,陷入張獻忠大軍的重圍之中。

煙塵滾滾,旌旗蔽日,吳甡統領左良玉的四萬大軍,離開襄陽,往漢陽而去。

但只行軍了三日,吳甡就看出了問題,左良玉所部無精打采,除了中軍精銳能夠兼程趕路之外,剩下大部分的兵馬,一天連四十裏都走不了,細查之下發現,各營之中拖累甚多,有的營中,甚至有隨軍的女妓,這種情況下,能走的快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