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豪格獻策(第2/3頁)

不過這並不表示,代善會無腦支持攻打通州的決定,如果不打通州,更有利於大清,他未必不會忍痛放棄報仇的機會——在建虜崛起的過程中,不止是有黃太吉和多爾袞,更有代善的巨大功績,歷史上,若非他調和鼎鼐,充當關鍵中間力量和仲裁者的角色,壓住雙方的火氣,穩大局,多爾袞和豪格,肯定就火拼了,建虜根本不可能入關。

今日也一樣,代善始終不忘自己的角色。

更何況,代善知道,黃天吉是要利用他的話,安撫蒙古各旗,如果他滿口同意,那就沒法安撫了。

於是,代善壓住為兒子報仇的念頭,向黃太吉一拱手,用老邁的聲音回道:“回皇上,如今運河已破,明國腹地已經在我大清面前,保定兵之後,明國在京南已經沒有大兵,正是我大清趁勢而下,席卷京南山東乃至南直隸的大好時機,但此時此刻,明國太子卻駐兵通州,在明明可以逃往明國京師的情況下,按兵不動,怕是有故意吸引我軍注意力,以為明國調遣兵馬,防禦京南和山東,爭取時間的用意啊。”

代善一說,帳中的蒙古親貴都連連點頭,對代善所說,十分的贊同。

代善繼續道:“雖說通州是小城,但明國太子既然敢在通州停留,並在城頭挑釁,顯然是有所準備,明軍雖然在運河敗了,但逃了通州的兵馬卻也不少,我軍如果想要攻下,必然要付出相當的代價,一旦攻擊受挫,又耽誤了南下的時間,說不得就會進退兩難。還望皇上再斟酌。”

“是啊是啊,請天可汗再斟酌……”

蒙古親貴們已經忍不住小聲的嘀咕了出來,顯然,代善所說,正是他們想說的。

黃太吉不置可否,只把目光看向了多爾袞。

多爾袞心中發恨,明明黃太吉已經打定主意,要攻打通州,但卻不肯親自出頭,而要用他當擋箭牌,得罪蒙古諸公,實在可惡!

心中可惡,但多爾袞臉上卻始終都是畢恭畢敬,向黃太吉點頭,又向代善拱手,謙遜地說道:“二哥所慮甚是,明國太子留在通州,明顯就是要吸引我們進攻,這一點無可置疑……”

“既然如此,那我們為什麽還要上當呢?”有蒙古王公小聲道。

多爾袞看向說話之處,臉色嚴肅地說道:“不過這並不表示,我們攻打通州就是上當。明軍運河兵敗,明太子雖然是收斂殘兵,但卻已經無法抵擋我大清南下,不得已,狗急跳墻,才想出了這最後一招,我料其城中準備並不完善,火藥武器必有短缺,又逢大敗,軍心士氣也必然低落,而我大清此次征明,不但有鐵騎十萬,而且還攜帶了大量的火炮,通州小城小地,城中殘兵只有一萬,我軍將大炮擺開了,難道就真的轟不破嗎?”

蒙古王公靜了下來,不過卻依然低頭,對攻打通州,顯然還是有保留,雖然攻城一向都是漢軍旗的事情,傷亡也都是漢軍旗,不過這並不表示蒙古旗可以置身事外,他們雖然不用爬城,但他們的弓箭手也是需要沖到城下,和明軍對射的,相比較,還是南下劫掠,更保險,更痛快。

“你們一定在想,攻破通州,得不到多少財物,但不要忘記了,明太子就是最大的財物啊,雖然明國是一個倔脾氣,不會拿銀子贖,但擒獲明太子對明國軍心士氣的打擊,豈不勝過千萬兩的銀子?明國欺壓蒙古百余年,今日豈不正是報仇雪恨的好時機?”

“再者,你們中間有不少人都參加了去年的征明之戰,其間的不順利,歸根到底的原因是什麽?就是因為明太子,若非他撫軍京營,在薊州謀劃,去年征明又豈能不競全功?”

“今年也一樣,明太子督帥兵馬,嚴守運河,甚有章法,”說到這,多爾袞恭敬的向黃太吉拱手:“若非皇上英明神武,早有謀劃,令英親王率軍從昌平繞行,此時此刻,我們依然在運河東岸和他僵持呢,而時間一旦拖延下去,糧草不濟,對我軍會有巨大的不利。”

聽弟弟提到自己的功績,阿濟格忍不住又得意了一下。

多爾袞繼續道:“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明太子。漢人有句話,叫,國以一人興,以一人亡,明太子不除,明國必以其興,下一次我們征明,恐怕會更困難,現在明太子退入通州,正是薩滿天神賜給我們的好時機啊,抓住這個機會,一舉滅之,然後再南下也不遲。但如果放過這個機會,任由明太子成長,幾年之後,我們怕是再難越過運河一步!機會來之不易,決不能錯失。因此本王以為,通州應該打,也必須打!”

多爾袞和緩,但卻非常有力的聲音在帳中回蕩,說完後,多爾袞向黃太吉一拱手,又坐下了。

帳中先是靜寂,接著,蒙古親貴們開始小聲議論,顯然,他們被多爾袞說動了不少,不再像剛才那樣,一味消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