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黃太吉見太子

雖然剛剛初冬,雖然是中午,雖然太陽高掛,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運河的血戰帶走了太多人的生命,陰氣侵擾,陽光之下,眾人簇擁之中,黃太吉竟然是有點冷,他慢慢地裹緊了披著的大氅——當然不是因為天氣和陰氣,也不是因為城頭明軍人頭攢動,看起來兵強馬壯,一點都沒有敗兵的樣子,哼,欲蓋彌彰,越是這樣,就越說明明軍的孱弱。

令黃太吉感覺有點冷的原因,乃是他發現,比起崇禎二年,現在的通州城明顯加高加固了很多,城前的護城河更闊了,雖然城池不大,仍舊是分成了新城和舊城,就比之崇禎二年,現在想要攻下的難度,明顯增加了許多……

怪不得明太子會停在通州,而不是直接返回明國京師。

默了片刻,黃太吉看向跟在身邊的多爾袞,問:“城中有多少明軍?”

多爾袞恭謹地回道:“保定兵基本已經被我軍殲滅或者俘虜,逃入通州的殘兵,應該不會超過兩千人,明太子的京營兵逃入通州的有不少,淩晨時,又有一支京營兵從上遊來,也進入了通州,加上唐通白廣恩的人馬,連同通州原本的守軍,臣弟估計,城中兵馬應在一萬人左右。”

黃太吉點頭,沉思地問道:“一萬……那你以為,通州可以攻嗎?”

“通州雖然是小城,但卻是明國苦心經營的屯糧重地,我軍若想拿下,怕是不容易。這應該也是明太子敢在通州停留的原因。”多爾袞臉色凝重,隨即話鋒一轉又說道:“不過臣弟以為,只要明太子在通州,無論我們付出多少代價,只要能拿下通州,擒獲明太子,都是值得的!”

黃太吉無聲的笑了。

雖然他這個弟弟性子謹慎,綿裏藏針,在有些戰略上,和他看法截然不同,但這一次對通州和明太子的看法,兩人卻是完全一致。

比如阿濟格奇襲之事,如果是多爾袞主事,是絕對不會同意阿濟格率軍從昌平冒險的,並不是因為阿濟格是他一奶同胞的哥哥,他擔心阿濟格的安全,而是因為輕騎冒險,成了固然是奇襲的大勝,但如果敗了,就是全軍覆沒,連屍骨都見不到的大敗仗。

這就好比當年魏延的子午谷奇襲之策,諸葛亮擔心途中被魏軍發現,五千精銳困在谷中,未戰就大敗,因此不同意。

多爾袞雖然連諸葛亮的一根毛都比不上,但就謹慎來說,他卻深懂諸葛亮之道,熟讀三國演義,對諸葛亮佩服不已。

就行軍的路線來說,阿濟格一行從昌平繞行,被明軍發現的幾率,是相當高的。一旦被發現,從阿濟格以下,兩千精兵無一人能活,大清男丁本就不旺,豈可去做這種十不成一的冒險?

所以,如果是多爾袞為帥,他寧願聲東擊西,在運河之上做文章。也不會在昌平冒險。

但黃太吉不然,他認為,戰爭,有時候必須賭,沒有險中求勝的膽量,根本當不起一軍的統帥,尤其是建虜這樣的小族。崇禎二年,在攻擊錦州失敗,他攻不破袁崇煥的堡壘、形勢漸漸處於劣勢之時,他決定賭一把,那就是繞道蒙古人的地盤,偷襲入塞。當時,從代善到濟爾哈朗,都是反對的,但他堅持,最後,他賭贏了,不但滿載而歸,而且還去了袁崇煥這個對手,更將崇禎初年,蒸蒸日上的大明朝政,推入了深淵。

對多爾袞的回答,黃太吉並不意外,他知道,論眼力和兇狠,他這個十四弟,並不比他差多少。崇禎九年,多爾袞入塞之時,曾經率領大軍,強攻高陽縣,高陽縣並非什麽戰略重地,多爾袞不惜代價,不過是因為已經致仕的,大明前首輔孫承宗就居住在高陽縣裏,最終,多爾袞用不小的代價攻下了高陽縣,殺害了孫承宗的滿門,斷絕了大明朝再次起用孫承宗的可能,也斷了孫承宗一脈,若孫承宗不死,怕是沒有周延儒再當首輔的機會。

知道多爾袞的心意,但黃太吉還是問:“為何?”

多爾袞正要回答,就聽見通州城頭忽然傳來了歡呼之聲,軍旗搖動,一大隊全身甲胄的明軍精銳出現在了城樓之上,多爾袞急忙一指:“皇上,明太子上城了!”

雖然肥胖,體虛,常常流鼻血,但黃太吉的眼力卻極好,他眯縫著眼睛,擴大瞳孔焦距,極力向通州城頭望去,然後他隱約看到一個頭戴銀盔,身披銀甲的小將,出現在城頭墻垛邊,舉著一個管狀的物件,正朝城下張望。

明太子,終於是見了。

黃太吉表情詭異,他一生自負聰明,不論內爭還是外戰,不論是當初想要奪他權力的阿敏、莽古爾泰,還是明國的袁崇煥和洪承疇,都在他面前敗下陣來,其間他雖然也曾遇上過小挫折,但總體而言,他始終掌握著主動,並最終取得了勝利,獨獨去年到今年,面對明國太子,他卻有一種難以掌控的感覺,多鐸去年入塞失敗了,敗不可怕,可怕的是,敗的毫無機會,黃太吉沒有太過責怪多鐸,原因就是發現,即便是他自己親征,面對明太子的薊州防線,他怕也是沒有多少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