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運河之危

“快請。”朱慈烺精神一振。

建虜入塞時,朱慈烺正在玉田,而吳甡還留在秦皇島,督促吳三桂等軍演習,得到太子渡海攻擊的命令後,吳甡立刻召集眾將,宣讀命令,並親自到碼頭送行,等吳三桂等人的大軍登船離開之後,吳甡急急返回京師,但因為建虜入塞,薊州不通,所以吳甡只能走水路,從秦皇島坐船到天津,再從天津上岸行往京師,經過數日的疾行趕路,吳甡今日黃昏時行到通州地界,而在這裏,他遇上了領右都禦史,負責在保定地區屯田的、一代名臣袁繼鹹。

袁繼鹹天啟五年中進士,比吳甡小四歲,吳甡擔任山西巡撫時曾經大力向朝廷推薦袁繼鹹,認為他廉潔能幹,乃能臣,也因此,兩人也算是有一點師生之誼。

去年,在群臣的力保之下,因為襄陽失守而被謫戍貴州的袁繼鹹重新被朝廷起用,原本,東林中人是想把他安排到兩淮鹽運,擔任鹽運使的,不想卻被丁魁楚搶了位置,袁繼鹹最後只領了一個右都禦史,到保定屯田的職位。

屯田乃是苦差,不但難出政績,而且極易得罪人,因為要屯田,首先就得清田,一清田,那些占地的土豪士紳豈能願意?弄不好就會掀起大風波,因此,非不得已,誰也不願意屯田。

不過袁繼鹹卻是不懼,去年到今年,短短兩年時間,袁繼鹹就收攏聚集了十萬流民,在倒馬關、五回山一帶,開墾復耕了將近一百萬畝的土地,這其中,即有朝中東林的暗助,也有太子殿下的鼎力幫扶,加上袁繼鹹本身的威望和斡旋,雖然困難重重,但最後還是堅持了下來,今年,太子殿下為袁繼鹹提供了二十萬畝的玉米馬鈴薯種子,雖然今年是一個旱年,但玉米和馬鈴薯的收成卻都是不錯,不但養活了十萬流民,還有相當的富余,袁繼鹹兩年的辛苦,終於是得到了回報。

朝廷聽聞,除了嘉獎,也令袁繼鹹送一部分的糧米進京,以供軍用。

而糧米裝好,正要啟程之時,建虜入塞的消息忽然傳來,於是袁繼鹹親自押糧進京,同時於流民中選出六千青壯,隨他一起赴京,

這些情況,朱慈烺當然是知道的,對袁繼鹹的風骨和廉潔,他從心底裏是敬仰,所以他的一振,並非只是為了吳甡的歸來,也是為了袁繼鹹的到來。

歷史上,左良玉兵亂之時,已經是九江總督的袁繼鹹親往勸說,不想卻被左良玉扣押,左良玉身死之後,其子左夢庚率軍降清,獻袁繼鹹以邀功。袁繼鹹德高望重,乃是南明重臣,建虜高官厚祿相誘,袁繼鹹堅決不降,最後為建虜所害。

不論歷史還是今日,袁繼鹹都是大明的忠臣和良士。

很快,吳甡,袁繼鹹和楊文嶽三個緋袍大員就出現在望樓下,向望樓上的太子殿下躬身行禮。

朱慈烺急步下了望樓,向三人點頭。

“殿下,運河兵力不足啊。”不等朱慈烺開口,吳甡就焦急地說道:“運河河水雖然比過往寬了很多,但並非不可渡,一旦建虜逼急了,造木筏,萬筏齊發,縱使有壕溝胸墻,萬千阻礙,怕也是難守,一旦一點被突破,就有全線崩潰之危啊!”

吳甡風塵仆仆,緋袍都是皺巴巴的,顯然是一路急趕,眼神焦急,斑白的胡須亂顫,他所有的表情都表明,他對眼前的運河防線,十分憂心。

現在,運河邊有兵馬四萬余,民夫也在四萬,加上袁繼鹹新帶來的六千,將近有五萬。但民夫只能幫助挖掘壕溝,構築工事,但卻無法幫忙守河,運河的守衛,還是要依靠四萬官軍,吳甡認為,四萬人怕是難以穩固運河防線。

“少司馬的意思我明白,一會我們再詳談。”朱慈烺微微一笑,眼神平靜。

見太子殿下好像已經有所準備,吳甡眼中的焦急才稍微退去了一點。

朱慈烺望向袁繼鹹,笑道:“副憲一路辛苦了。”

袁繼鹹雖然領著右都禦史的銜,去年還親自到京營的官田“取經”,但他卻一直都沒有機會見到太子,今日終於是得見了,臉上微微有點激動,作為一個學富五車,名滿天下的大學士,袁繼鹹見過的大場面多了,他的激動,並非是因為見到了儲君青宮,而是因為兩年來的所聽所問,讓他對國之儲君已經生出了無比的期望,不說當日朝堂上的四策,也不說關心百姓疾苦,在京師設立賑濟營,只說撫軍京營,整頓兵馬,於開封大敗李自成,去年有擊退建虜入塞,如此的政績和軍功,就非一般人所能有。

雄才睿智如此,但依然溫和低調,面對朝臣不倨傲,親自下望樓來見,笑容更是近人,這豈非就是千古名君的必備品質?

袁繼鹹心中微微激動,再次朝太子深深一輯:“臣分內之事,不敢言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