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錦州多爾袞(第3/3頁)

多爾袞只所以這麽隱忍,一來他天生就是沉穩內斂的脾氣,二來他清楚的知道,大清再次征明,已經是箭在弦上了,而作為睿親王,從小被人稱為“墨爾根戴青”(聰明)的人,他想要再次擔任征明大將軍,率領大軍入塞,以重新振作,因為多鐸入塞失敗,而被壓制的兩百旗。

在這之前,由多爾袞領兵,而不是黃太吉親征明國,是建虜眾臣工們心照不宣的想法,原因很簡單,所有人都知道,黃太吉身體不好,且過於肥胖,騎馬不便,去年松錦之戰的危機關頭,黃太吉從沈陽帶兵馳援,日夜趕路,途中連流鼻血,差點暈倒,從那以後,身體就每況愈下,實在不宜再領兵出征了。

而黃太吉之後,最能帶兵的就是多爾袞,多鐸兵敗之後,建虜親貴間就有一種抱怨:如果是睿親王領軍,大清去年就不至於灰頭土臉的退回沈陽了……

所以大家都認為,多爾袞征明,皇上坐鎮沈陽,以為後援,是最佳選擇。

這些話,黃太吉當然聽到了一些,不過他不為所動,堅持要親自領兵。

“明太子乃是大清的勁敵,非朕親自出馬不能降服。”

“爾等不必再勸,朕心意已決。”

這是黃太吉在崇政殿上的兩大理由。

見黃太吉心志堅定,眾臣只好同意。

在黃太吉的激勵下,老邁的代善也提出要隨軍出征,以為去年戰死在潮白河邊的正紅旗勇士報仇。

建虜親貴大部分都跟隨,只有鄭親王濟爾哈朗留守盛京。

對黃太吉親自統兵的決定,多爾袞微微有點失望,不過卻也不意外,他早就已經看出“八哥皇帝”對明太子的忌憚和明國可能會恢復元氣的憂心忡忡,如此之下,帶兵親征,討伐明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皇上還說,吳三桂的寧遠兵至關重要,請睿親王無論如何,也要將他禁錮在寧遠城,使其不能入關,而同時,睿親王的正白旗主力卻需要按時趕到喀喇沁草原。”伊成格繼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