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秘密接頭

據清史記載,松錦之敗後,出使遼東的馬紹瑜雖然沒有直接跪拜黃太吉,但卻遠遠地對著黃太吉所在的北面,進行了一跪三叩禮。不過明史並沒有記載,加上此次大明使者出使遼東和歷史上的使命完全不同,那一次是為了屈辱的議和,這一次是為了換俘,使命不同,又有去年的大勝,最重要的,袁樞是一個剛硬之人,不比馬紹瑜,不跪自在情理之中。

禦座上,黃太吉冷冷不說話,但臉色卻分外難看。

豪格察言觀色,立刻站起:“胡鬧什麽?我大清是禮儀之邦,你們都是國之重臣,和外國使臣糾纏,成何體統?還不都退下!”

建虜親貴和站起的漢臣都“誠惶誠恐”的向黃太吉做請罪狀,然後重新落座。

豪格再向黃太吉行禮:“阿瑪,雖然群臣魯莽,但明使的不敬卻也是事實,兒臣以為,應該奪去衣冠,逐出崇政殿!”

雖然豪格的性子有點魯莽,但卻也不是沒有腦子之人,他提出的這個還是很狠辣的,既羞辱了袁樞,又不至於出現重大的後果。

但黃太吉不置可否。

奪去袁樞的衣冠,逐出崇政殿,並不是什麽難事,但這麽一鬧,大明和明國的談判,就等於是破局了,而安撫明國,出其不意進行攻擊的戰略就有可能會失敗,兩害相權取其輕,雖然袁樞有點無禮,但黃太吉最後還是決定容忍。

再者,作為梟雄,黃太吉一點都不覺得羞辱袁樞,令袁樞出醜,對大清的顏面有什麽增加?袁樞只是一個小小的使臣,大清犯不著在他身上動大心思。

不過隱隱的,黃太吉心中還是有些後悔的,早知道袁樞這麽直接和剛硬,上來就喝酒,還不如不見。

“明使醉了,送他回去吧。”黃太吉的聲音從禦座上飄下來。

“謝汗王。”

這中間,袁樞一直昂然站在殿中,表情從容,不管建虜要如何責罰或者是羞辱他,他都做好了坦然而受的準備,絕不會丟了大明使者的體面,現在聽到黃太吉放他回來,他臉上和心中絲毫都沒有逃過一劫的慶幸,表情始終淡定,大方的朝黃太吉一個拱手,轉身就要走。

不論是禦座上的黃太吉,還是老成的代善,都在心中暗暗點了一下頭,袁樞,不愧是袁可立的兒子。

“明使且慢。”

一直沒有說話的英武郡王阿濟格忽然站了起來,從矮桌後轉出,來到袁樞面前,冷笑說道:“看明使酒量不錯,我們幹兩碗如何?”

袁樞看阿濟格兩眼,臉上忽然露出笑容:“好,袁樞奉陪小汗王。”

此言一出,殿中人都是色變,連老謀深算的代善和一向沉默的濟爾哈朗都是面色大變。

建虜雖然在政體和各項制度上,一直在努力的向明國學習,但唯獨有一點還沒有學到,那就是儲君制度,大明有太子,建虜卻是沒有的。不是黃太吉不想設,而是因為自從努爾哈赤死時,立下了“八旗共議”的遺囑,強調八旗旗主“同心謀國”,共議國是,汗王與八旗旗主處於平等的地位,國家大事的決策,軍事義務的承擔,掠獲品的分配,都要經過八旗共議才能決定。對汗王的擁立或廢黜,更是要通過八旗旗主共議才能決定。

且當時人都知道,努爾哈赤真正屬意的繼承者,並非是黃太吉,而是多爾袞。

只不過多爾袞當時年幼,被幾個哥哥架空,最後被黃太吉得了便宜。

黃太吉繼承汗位之後,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削弱了其他貝勒旗主的權力,並先後鏟除反對他的阿敏和莽古爾泰,最後確定了一尊的地位,八年前,更是僭號為了皇帝,六部都察院的治國制度,已經完全和大明一樣,但在立太子的事情上,他卻一直隱忍,並沒有直接將長子豪格立為太子,原因就是因為,如果冊立太子,就等於是徹底顛覆了努爾哈赤“八旗共議”的遺訓,內外必然有很多的阻力,因此,黃太吉不敢冒然決定,只能徐徐圖之。

雖然沒有太子,但豪格被冊封為肅親王,和他的幾個叔叔伯伯同列,明眼人都知道,豪格其實就是大清的太子,不過就差了一個名號而已,也就是說,豪格才是小汗王,但現在,袁樞卻稱呼英武郡王阿濟格為“小汗王”,隱隱挑起了黃太吉和多爾袞兄弟三人的心結,乃至是整個大清的隱患,殿中人如何能不色變?

袁樞分不開豪格和阿濟格嗎?當然不是,他是故意的。

如果有人點破,他也有解釋的理由,那就是豪格和阿濟格年紀相仿,他一個外臣,實在是分不清。

豪格原本就怒氣沖天,恨不得撕了袁樞,聽到袁樞居然稱呼阿濟格為“小汗王”,他氣的差點跳起來,不過還是咬牙忍住了,因為他感覺到了禦座上投來的嚴厲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