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再請出京(第2/3頁)

崇禎帝表面不動聲色,心中卻是贊同:我兒,想的周全。想一想,又問:“渡海攻擊之事,準備的怎樣了?”

“寧遠的吳三桂,山海關的馬科,保定的虎大威,都在厲兵秣馬,戰馬和甲胄,兒臣全力保證;登州水師,天津水師,大小船只百余艘,都已經準備妥當,正日夜操練;選做渡海攻擊的精武營的兩千步兵,配備了大量火器,現在每日都在京營校場操練攻堅作戰,用新式火藥炸城,小城小堡,瞬息可下,即便是堅城,只要建虜沒有重兵來救,也可以在兩到三天之內拿下!”

雖然還有一些隱憂和不足,但朱慈烺知道父皇喜歡聽“豪言”的脾氣——不管私下裏他絞盡了多少腦汁,在禦前,他都要表現出十足的信心和豪氣。

果然,聽了太子的話,崇禎帝的臉上少有的露出了笑容:“好,好。”眼神興奮,仿佛已經看到了大明鐵騎在建虜後方縱橫馳騁、建虜城墻紛紛倒塌的景象……

趁著崇禎帝高興,朱慈烺趕緊道:“父皇,兒臣有一請。”

“說。”

“善攻者必先善守,兒臣以為,相比於渡海攻擊,我大明設置的阻擋建虜入塞的三道防線更為重要,第一道長城和第二道京畿防線,兒臣平常都有了解,但第三道防線,河間府、高陽縣一代,兒臣卻是有點不放心。縱觀建虜入塞,每一次大量被攻破的並不是府城,而是那一些城池低矮的州縣,這一次雖然朝廷下了命令,修繕加固各個縣城的城墻,招募鄉勇,但具體效果如何,卻不敢保證,兒臣覺得,還需要親自去查看一番,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朱慈烺道。

他沒說的是,雖然當日他在朝堂上闡述利弊,成功說服了父皇和朝臣,定下了三道防線的方案,但對這三道防線的錢糧撥付,朝廷卻是不同對待。

第一道防線是長城,因為所需巨大,時間也來不及,所以大明朝廷不得不放棄了今年大規模修繕長城的計劃,轉而將所有的資源和錢糧都投注到了第二道防線,也就是京畿地區的棱堡修建和城墻增築之上,至於第三道防線,河間府乃至整個京畿平原所有的府州縣所分到的修築錢糧,卻是少之又少。

原因也簡單,除了朝廷想把第二道防線打造成銅墻鐵壁,不使建虜通過,也就不用到第三道防線之外,更因為第二道防線乃是京畿,是天子所在,第三道河間府或可以有失,但京畿絕不能有失,

而兩道防線之間的府州縣,都需要自籌修城的資金。

因為沒有銀子撥下,很多縣城都只能簡單修繕舊城墻,象征性的加高了兩三層磚,建虜真要兵臨城下,這加高的三兩層,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朱慈烺聽到軍情司報上來的情報,心中擔憂,但卻也知道,朝廷財政確實困難,即便是有去年張家口的意外之財,但卻依然架不住帝國龐大的開銷,因此,他不打算為州縣爭取銀子,而是想要親到地方,鼓勵鄉紳多多募捐,代價就是他的親筆書法,同時的,也是令各地州縣都重視起來,提前做好禦敵的準備。

崇禎帝臉色沉了一下:“你懷疑,下面的官員沒有認真做事?”

朱慈烺躬身:“不是,只是地方官員多擅長治理民政,對軍略怕是有所不逮,因此兒臣想要實地了解……”

崇禎帝面色發冷:“你認為,京畿防線擋不住建虜?”

朱慈烺跪下,誠誠說道:“父皇。京畿之地,以四城為核心,修建了十六座棱堡,將其連成一片,幾乎等於是第二條長城,建虜想要逾越,絕非容易,不過河間府一代的防線,卻也不可輕忽,畢竟河間府乃是南北要沖,山東的門戶,兒臣南下巡視,一來籌集錢糧,二來激勵地方,多募鄉勇,求父皇恩準……”

聽到此,崇禎帝眼睛微微一亮,明白太子籌集錢糧的意思,但隨即又皺起眉頭。

長城,京畿,河間府,是太子所說的三道防線,當日在朝堂上激論利弊,最後太子成功說服了朝臣。崇禎帝也默許了太子的方案,不過就內心來說,崇禎帝還是有些不同想法的。

長城禦敵於外,本就是天險,縱使長城有失,但卻依然可以為大明爭取到相當的預警時間,天津,武清,香河,通州為一體,其間修建十六座千人棱堡的第二道防線才是應該重點防禦的。

至於第三道防線河間府,不過就是以備萬一的慰藉。

如果朝廷把大筆銀子投入到第三道防線,豈不表示對第一、第二道防線沒有信心?

但太子說的又有道理,特別是太子籌集錢糧的想法,令他有所心動——除了軍略,另一個他對太子非常滿意的長處就是搞銀子的能力,不管當初在太子府拍賣字畫,還是成立京惠商行,或者是抄家張家口,太子只要出手,每一次都能有大收獲,而若非如此,大明朝財政的崩潰局面,也不可能有所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