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薊東

“明國戰馬短缺嚴重,據最新的行情,一匹上好的良馬,在明國境內最少能賣二十兩銀子。普通的劣馬也在十兩銀子以上,過去,明人通過互市能從我大清和蒙古人手中買到一些戰馬,現在斷了互市,戰馬的價錢估計會更高,臣推測,我大清用四到五匹馬換取一名大清勇士,明國絕對會願意的。”範文程道。

黃太吉沉思了一下,微微點頭:“那就四匹吧,如果明國能保證我大清勇士的安全,用一人四馬的價碼將他們換回來,也不是不可以。”

範文程驚訝:“皇上……”

“我大清勇士的性命,何止值四匹戰馬?在朕看來,四十匹都不止。”黃太吉臉色嚴肅:“但這並不是朕同意以馬換人的唯一原因,朕想要的是,清明兩國,共存共榮,這一點,你要和明國使臣說清楚。”

範文程目光一閃,明白了黃太吉的意思:“皇上是說,重啟議和?”

黃太吉微微一笑,點頭道:“是的,你告訴明國使臣,我大清願意交納的戰馬,並不是贖金,而是誠意,只要明國承認我大清現在的疆界和勢力範圍,以錦州為界,我大清願意和明國永結盟好,互不侵犯!”

範文程先是驚疑,隨即便明白黃太吉的意思了。

去年入塞失敗,多鐸損兵折將,明國又關閉了邊境貿易,今年大清國的物資必然會出現短缺,大清自己還好,有過去的積蓄,尚可以支撐,但廣袤的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八旗,因為沒有積蓄的習慣,今年的生計肯定是要出現問題了,大清雖然可以支援,但畢竟不是根本之計,從長遠講,還是要從大明掠奪,加上大清上下,對去年的入塞失敗都耿耿於懷,八旗貴胄們一個個都恨得咬牙切齒,嚷嚷著要再次入塞,所以今年入冬之後,大清再一次興兵入塞,一雪前恥,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作為大清的掌舵人,黃太吉特意在殿中懸掛了一幅明國地圖,沒事就站在地圖前面觀摩,絕不是為了和明國議和,而是為了征伐,

所以很明顯,黃太吉所謂的“談和”,不過是迷惑明人的一種手段罷了。

談和,根本是談不成的,不說明國那些“剛硬”的士大夫,只說崇禎帝就不能接受“以錦州為界”的恥辱,這一點,黃太吉和範文程都是心知肚明,但他們還是要提出,原因很簡單,如果明人忽然開了竅,願意談和,大明邊境守軍松懈了,今冬大清入塞,必然會事半功倍;如果明國不同意議和,大清正好可以為借口,占據道義上的高點,再一次興兵入塞。

黃太吉並沒有直說,但範文程卻清楚明白他的意思。

黃太吉從禦案後面踱了出來,來到懸掛在殿中那幅巨大的《明國地圖》之前,站定腳步,目光直直盯著長城沿線,聲音沉沉地說道:“朕剛才和你所說的,都是我方的底線,你掌握節奏,和明國使臣慢慢談,收斂曹變蛟等人屍骨的事情,可盡快答應,給明國一個好印象,緩和氣氛,也展現一下我大清的氣度。但戰馬換人、還有阿巴泰之事,卻需要斤斤計較,分毫不讓,如此才能令明國使臣相信,我大清確有換人的意思,也才有拖延的借口,等談到十月份,再答應他們的條件,順勢就可以談議和……”

範文程明白了,十月份之後就是十一月份,那時正是入塞的時間點——雙方和談正在進行中,此前大清展現出了相當的誠意,或多或少,明國都會有一些麻痹,而這時,大清鐵騎忽然出現在了長城之下……

明國的慌亂,可想而知。

範文程明白了,跪安退出。

黃太吉卻依然還站在《明國地圖》之前,久久不動……

沈陽城西驛館。

明使所在地。

一輛馬車從驛館對面的街道上經過,一名護衛的家丁,轉頭不經意的看了驛館一眼——和表面的平靜不同,他心中藏著無比的膠著——大明使臣到沈陽兩個月了,但他卻始終想不出合適的辦法靠近和聯系,一旦和談生變,大明使臣離開沈陽,他再想要聯絡,就不知道什麽時候了。

……

就在黃太吉“算計”大明的同時,大明太子朱慈烺也在絞盡腦汁的應對建虜可能的“算計”,面對今冬建虜大概率會傾巢而出的入塞,除了加強京畿防務和構建第三道防線,朱慈烺要做的另一個準備,就是在敵後開辟第二戰場——當建虜大舉入塞,殺到大明京畿之時,大明的精銳部隊乘船渡海,在建虜的腹心後背狠插一刀,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令建虜也嘗一嘗,老家被掀翻天的痛苦。

而要達成此種戰略目的,除了時機的選擇,更重要的是,派出的兵馬必須是一支敢深入敵後、敢打能殺的精銳,如此才能保證行動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