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推薦名臣

秦王除國是一個大消息,秦王成為了大明三百年來,繼厲王之後,第二個因為淩虐百姓,而被皇帝除國的朱家子孫。

這對分封在各地的藩王都是一個極大的震撼和敲打。

尤其是同封在陜西的慶王和肅王。和秦王一樣,對三邊總督孫傳庭在陜西清理軍屯的政策,他們兩家都是不滿,並暗中阻撓,也曾經和秦王一樣,霸占過水利,秦王被除國的消息一出,他兩家立刻就老實了——明眼人都能看出,雖然秦王被除國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資賊,但秦王淩虐百姓,在陜西惡聲惡狀,名聲不佳,為百姓所憤怒,也是一個推波助瀾的原因。

慶王和肅王不想重蹈秦王覆轍,尤其是在現在的風口上。

依附他們的鄉紳豪強,登時就失去了靠山,孫傳庭壓力大減,清理軍屯,收攏災民,籌集糧餉的工作,事半功倍的展開。雖然朱慈烺還沒有得到消息,但他相信,以孫傳庭的能力和魄力,此時陜西的情況,一定會比歷史的崇禎十六年,好上很多。

秦王除國,藩王們受到敲打,不但陜西的肅王和慶王,就是分封在江南各地的親王,在聽到這個消息後,也會稍微掂量一下,想辦法收斂平常囂張跋扈、與民爭利的嘴臉,這對大明朝廷,大明百姓,都是一件莫大的好事。

馬蹄向前,太子馬隊沿著筆直的中軸大道,向皇宮進發,甲兵護衛中的朱慈烺的心思卻始終沒有停。

除了陜西的秦王,他還想到了福王和河南的局勢,福王已死,福王一脈絕嗣,朝廷在去年冬天就發下了聖旨,將福王府原有的土地全部收歸國有,並照河南巡撫高名衡的請求,將其全部用在安置流民之上,照高名衡的奏請,一個流民青壯年可分兩畝地,三年免租,六年後歸自己所有。

而在朝廷默許河南的高糧價,京惠商行在去年十一月,在河南巡撫衙門拿到了第一筆高價賣糧的銀子後,各地糧商受到鼓舞,紛紛往河南運糧,河南各地以工代賑,修建城墻水利和道路的工程,斷斷續續,一直都沒有停,各種因素加合在一起,雖然很是困難,高名衡愁的頭發都白了,但河南的百萬災民還是順利的過了冬天,沒有發生一起聚嘯嘩變之事。

河南的局勢,漸漸穩定下來。

河南穩,中原定,現在蟄伏在商洛山中,想要擇機再起的李自成就沒有機會了。

當然了,還要老天配合,如果河南陜西地區再來一場百年不遇的旱災或者是蝗災,朝廷賑濟不到,李自成肯定還是會再出來的。

因此,盡快剿滅李自成,依然是朝廷的當務之急,也是三邊總督孫傳庭的首要任務。

對孫傳庭的統率力,朱慈烺是不懷疑的,只要保障糧餉,給孫傳庭充分的練兵時間,剿滅李自成只是時間問題,想到穿越以來,很多名臣都已經見過了,唯獨這一位他前世讀史時,最敬重最惋惜的名臣,卻始終沒有機會得見,

朱慈烺一邊行一邊想,眼角的余光發現今日的京師街頭,比往日好像熱鬧了很多,行人密集,尤其是多了很多身著儒衫的文人,忽然想起,三年一次的大春試,就在這幾日了。

春試也就是會試,乃是中國古代科舉的最高殿堂,應考者為各省的舉人,三年一次,第一名當然就是狀元,崇禎一朝,一共有六次會試,但就後來者的眼光看,出人才最少、最不為人所知的,就是崇禎十六年,也就是這最後一次了。

除了一個張家玉,朱慈烺想不出還有其他在歷史上留在一定印記的進士。

至於三元,狀元榜眼和探花,除了狀元隱身鄉下,終身不仕之外,榜眼和探花最後都隨波逐流,成了清廷的官,作為一個穿越者,朱慈烺沒有責怪他們的意思,只是覺得王朝末年,最後一次會試,竟然隱藏著這麽多的頹敗。

當然了,這個時代的百姓和文人都不會知道,一場亡國亡天下的災禍,原本應該在一年之後到來,現在大家最關心,議論最多的,除了太子在天津和滄州的掃弊,另外就是即將開始的會試了。

蕓蕓眾生,這一刻,朱慈烺竟有些俯視的感覺。

……

進到皇宮,面見崇禎帝。

就像預料的那樣,禦案後的崇禎帝板著臉,對朱慈烺又是一陣的訓斥,朱慈烺洗耳恭聽,躬著腰,一臉痛悔改進的表情,見太子“知錯”了,崇禎帝的怒氣才漸漸消泯,也才把話題轉到天津的軍務和大沽口的船艦之上。

朱慈烺詳細地向父皇匯報了天津和三桅戰船的情況。

崇禎帝聽的非常仔細,偶爾還打斷朱慈烺的話,詢問一些朱慈烺沒有說到的細節。朱慈烺心中暗暗嘆,崇禎帝的聰睿和苦心,在歷代皇帝中,絕對是屬於中上遊,對具體的事務,也有相當的了解,奈何性子急,愛面子,害怕擔責任,加上天災不斷,從首輔到六部尚書,除了溫體仁和楊嗣昌,再沒有一個人能做長久,崇禎十四年之後,內閣閣員和六部尚書更是走馬燈一般的替換,朝令夕改,最終導致大廈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