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祖大壽

想當年,大明在關外兩大重鎮,一是遼陽,二是沈陽,現在都落入了建虜之手,遠遠望,城墻和城樓都還是原樣,青磚城垛,飛檐鬥拱,一如大明境內的城池,但城頭飄揚的卻不是大明的日月旗,而是建虜的龍旗。

而一路行來,從錦州到沈陽,眼中所見的百姓都留著辮子,似乎已經忘記了大明衣冠,尤其是臨近沈陽附近,這種感覺就更是強烈了,留著辮子的漢民站在路邊,對經過的明國使者團,指指點點,雖也能看到一些面對故國的悲戚,但大部分的漢民都是麻木的,隱隱地,已經將大明當成了外國了。

百姓如此,那些投降建虜的漢軍士兵就更是如此了,在錦州時,雖然沒有見到大漢奸孔有德,但麾下的士兵卻是見了不少,一個個都氣勢淩人,心滿意足,對現在投降的生活好像很滿意,顯有廉恥和愧疚之意。

將一路所見所聞聯系到一起,袁樞心情越發沉重,望了一眼沈陽城,他慢慢放下車簾。

車輪轔轔,繼續向前。

為袁樞趕車的,正是李若鏈。

戴著一個破草笠,面色黝黑,表情木訥,李若鏈現在的樣子,就算是熟人也不敢輕易認他。

城門口,建虜禮部的幾個官員正在等候,黃太吉建政之後,仿效大明,建立六部都察院,開科舉,設理藩院,官吏皆是漢制,禮部由禮親王代善兼管,兩個侍郎都是漢臣,其中一人就是範文程,不過範文程是侍郎,而明國來使只是兩個郎中,為地位對等,範文程當然不會到城門口迎接,此時站在城門前的,是禮部的兩個主事和下面的一些小官吏。

馬紹瑜和袁樞下車,雙方見禮。

雖然是兩邊交兵,但該有的禮節卻是不能少,尤其等候的幾人都是漢臣,言語客氣之中,雖有一些小火花,但不礙整體的和諧。因為是使者,所以馬紹瑜和袁樞都身穿大明官服,建虜禮部的幾個官員穿“大清”官服,陽光之下,雙方都表情嚴肅,官階對等,倒也頗有一些分庭抗議之勢。

進入沈陽城中,大明使者團並沒有被帶往建虜的禮部衙門,而是被安排住進了城西的一處驛館,驛館雖然不大,級別也不高,但還算是幹凈。

“一個最新消息,還望貴使知道。”就在驛館大院中,建虜禮部官員當著馬紹瑜和袁樞的面,展開一份“詔書”,鄭重其事的宣讀了起來,正是黃太吉褫奪阿巴泰爵位的詔書。

馬紹瑜和袁樞相視一看,心中明白,建虜這是在拆除引線啊,阿巴泰的貝勒身份是他的貴重所在,現在剝奪了他的爵位,變成庶民,大明就無法向建虜提出太高的要求,就算提出,建虜也可以討價還價,而不至於太狼狽。

不過這點小伎倆早在大明君臣的預料之中,建虜能褫奪阿巴泰的爵位,但卻無法改變阿巴泰的身份——老奴努爾哈赤的七子,是阿巴泰貴重,也是建虜君臣沒有面子的所在,不管建虜承認不承認,大明使臣都會以“貝勒”的標準,向建虜提出要求。

袁樞懷裏揣著阿巴泰寫給黃太吉和代善的信,不過他並不打算在此時拿出來。

公事公辦的對建虜安排驛館、而不是直接去禮部,或者是面見黃太吉提出抗議之後,馬紹瑜和袁樞表情凝重的目送建虜禮部官員的離開。

大門緩緩關閉。

門外有建虜兵重重守衛,從這一刻起,大明使者團就等於是被隔離了起來,再難和外人接觸。

至於何時才能和建虜禮部、甚至是黃太吉見面,就不是大家可以猜測到的了。

但大明使者團進入沈陽的消息,還是很快就在城中傳了開來。

“明國來使……”

“是啊,你說皇上會答應用洪承疇祖大壽換貝勒爺嗎?”

“什麽貝勒爺,已經是庶民了。”

“對對對,是庶民……”

城東的一處幽靜宅院。

一個身材魁梧,披著厚袍,但卻已經須發斑白的老者正坐在庭院之中,望著塗了石灰的白色院墻默默發呆。關外初春的風從院中掠過,將他鬢角的亂發吹拂了起來,連那一根梳編的很是整齊的辮子,在這一瞬間,好像也飄動了一下。

在他身後,一個三十多歲的青年悄然站立,同樣穿著滿式長袍,留著辮子,臉龐、眉眼和老者都非常的相似,儼然就是老者的兒子,見老者一直沉默不語,青年數度張嘴,想要說什麽,但話到嘴邊,最後卻又咽回去了。

腳步聲響,又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急匆匆走進院中,先叫了一聲青年“哥”,然後來到老者面前,抱拳說道:“爹,三叔來了。”

老者眉毛一挑。

但站在他身後的青年卻是臉色大變,對年輕人喝道:“不見!告訴三叔,都什麽時候,還敢到處亂跑?這段時間最好待在家中,哪裏也不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