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獎勵制度(第2/3頁)

厘金局的制度不嚴密嗎?

老實說,還真夠嚴密的,從委員、文牘、會計、稽查、巡士、監印,每一個步驟有專人負責,並且制定有嚴厲的處罰措施,而對於偷稅漏稅的商家,更是定出了逃稅五倍重罰,第二次再犯十倍重罰,最嚴重者,甚至可以抄家的頂級處罰!即便如此,卻依然不能制止通州厘金局的貪墨,從數目上看,每一次逃稅並不是太多,也就是十幾二十兩,但日積月累下來,卻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而其中最讓朱慈烺痛心的是,運河上的厘金局,從南到北,都實行一關一印的政策,即從北新關運到京師的貨物,途徑的每一個厘金局都要檢查並收稅,並且要和上一關的稅票進行核對,如果貨物有誤,就不能放行,但實際情況是,即便有誤,只要商人塞點銀子,官員就會睜只眼閉只眼,糊裏糊塗的放行。

“殿下,臣有一個想法……”李紀澤拱手。

“說。”朱慈烺拱手。

“厘金稅只所以偷漏嚴重,關鍵是查緝沒有發揮作用,朝廷雖然對逃稅者制定了最少五倍罰款的標準,但罰金全歸朝廷,對官員和兵丁的獎勵極少,查緝十次,也不如他們一次從奸商那裏拿到的賄銀。人都是逐利的,沒有利益,只靠大義,大部分人都抵擋不住賄賂的疑惑,所以臣想著,是不是可以改一下,將罰銀全歸國庫,改成國庫七,官員三,如此,官員既能保持清名,又能獲取實際的利益,如果一來,他們必定會全力查緝,奸商們再想要賄賂他們就難多了。”李紀澤道。

朱慈烺忍不住點頭:“好,你的提議太好了,我看也不要七三,就五五。罰銀一半歸國庫,兩成歸官員,剩下三成歸下面的巡士兵丁,這樣一來,上上下下都有動力,即便官員想要放行,下面的兵丁也不會願意。”

“五五……朝廷怕是不會同意吧?”李紀澤道。

“回京之後我就面見陛下,陳明利害,相信陛下和朝臣們都會同意的。”朱慈烺信心十足。

厘金局的規章,基本還是完善的,唯一不足就是沒有照顧到人性,現在罰銀五五分成,每查獲一筆,從官員和下面的兵丁都有收入,這個方法在全國推廣開來,不但能大幅提高厘金稅的收入,而且能清除官場上的一些弊端。

腳步聲響,張家玉走了進來,手中捧著最新的幾份供詞,朱慈烺大略的瞄了一遍,沉思道:“如此一來,徽商應該沒跑了……”擡起頭:“傳令,立刻回京。”

“那通州的事情?”李紀澤有點擔心。

“刑部應該很快就會派人來,暫時就交給通州知州吧,看起來他應該是清白的,再派兩個錦衣衛盯著,相信他絕不敢徇私。”

……

中午時分,護衛太子的馬隊從通州西門離開,返回京師。

同一時間,太子在昨夜在通州查緝,抓了五六個官員和十幾個商人的事情已經在京師傳開了。

太子,好像又預權了。

這一次預的好像是刑部的權。

和以往不同,這一次朝中官員都是靜悄悄,公開場合,沒有任何人提出非議。雖然從禮制和大明官制來說,太子並沒有權力捉拿和審問通州官員,這乃是刑部的權力,太子出巡通州,也非“代天出巡”的名義,只是巡視,也因此,嚴格意義上講,如果言官和清流想要挑刺,也是能挑出來的。但昨日朝堂上,馬嘉植一番諫言,結果太子竟然自請罪,還要縮減東宮的規模,這一來,所有京官都被震撼了,所有人都不想、也不敢背上“動搖國本”的罪名,何況太子抓的是貪官和奸商,掌握著大義,就更是沒有人敢非議了。

京官靜默,京師裏的商人卻都是忐忑,自從厘金稅開征以來,真正按照朝廷規定,規規矩矩納稅的商人不是沒有,但數量極少,大部分商人多多少少都有偷漏稅的情況,而通州是最近的一個稅關,很多商號在通州設置分號,一來為了接貨方便,另一個是為了就近接觸通州稅官,拉攏關系,以便在稅收方面能得到照顧。

而現在,太子到了通州,不但抓了通州稅官,而且他們名下的分號掌櫃也被抓了十幾個。

消息傳來,商人們三三五五聚在一起,商議對策。

這其中尤其以幾家徽商最是驚慌,因為太子在通州查扣的商號,八成都是他們徽商的分號。

“老掌櫃,這可怎麽辦啊?”七八個徽商聚到了領袖蔡其昌的府上,向他討教。

蔡其昌名下的通茂糧行是京師數一數二的大糧行,雖然就蔡其昌本人來說,糧食並不是他最賺錢的生意,木材和錢莊才是,不過這並不表示他可以置身在“糧商”之外,相反,對於京惠商行在京師糧界橫插一杠,還不鳥徽商,他心中是很不滿的,不過經過李國禎事件之後,他清楚認識到了京惠商行的強大背景,此後只字不提“京惠商行”四個字,即便其他徽商不小心擡起,也會被他冷冷斥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