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迷霧(第2/3頁)

只有向西的五個明軍偵騎成功擺脫了建虜偵騎的圍堵,繼續向西北而去。

“快,快!”為首的漢子不住的在催促,周邊到處都是建虜的偵騎,一個不慎,就有可能被建虜的偵騎攔截。

天色大亮時,五人奔到密雲古北口三十裏之外的三岔口——有一出著名的京劇叫三岔口。說的就是在此地發生的故事。

眼見已經沖出了建虜偵騎的包圍,五人終於可以稍稍松一口氣了,雖然是一人雙馬,每一炷香就換乘一次,但一口氣奔馳了一個時辰,人馬都累了,於是五人下馬歇息。其間,為首的那個漢子取出一張地圖,小聲同四個手下商議,一刻鐘後,五人重新上馬,往北面的十八盤而去。

他們此行的任務很簡單,那就是要確定,建虜主力是否向西邊去了?

自從建虜入塞,參將董朝甫和他麾下的兩百名精銳夜不收,就承擔起了偵測敵情的艱巨任務,從界嶺口,薊州,一直到玉田,三河,董朝甫率領的夜不收始終都在第一線,將建虜主力的動向,時時回報給太子,雖然損失不小,但卻也保證了軍情的連續性和準確性。

但自從建虜大軍移駐馬蘭峪,並從馬蘭峪漸次出關之後,明軍夜不收獲取情報的困難度大大增加,到現在,建虜墻子嶺大營的虛實,馬蘭峪守軍的多寡,還罩在一團迷霧之中。不是夜不收無能,而是建虜加大了偵騎派遣的力度和範圍,甚至是已經到了一種喪心病狂的程度,明軍夜不收只要一出長城,立刻就會遭到建虜偵騎的阻殺,為了探查建虜墻子嶺大營的虛實,董朝甫在三天之內,一共派出了十五隊的精銳夜不收,但最後回來的連三分之一都沒有,明軍夜不收根本無法靠近建虜大營,在十幾裏之外,就會陷入建虜偵騎的包圍和陷阱。

得到太子殿下“不惜一切,一定要探查建虜大營虛實”的命令之後,年近六旬的董朝甫決定親自出關,去探查建虜大營,但被谷正春攔住了。古生春今年剛三十歲,本就是一名精銳邊軍夜不收,經由董朝甫嚴格操練和點撥之後,能力大增,掛百總銜,現在是董朝甫麾下最精銳的夜不收。

界嶺口之行時,谷正春的弟弟谷正聲為建虜偵騎所殺,弟弟的死,更激勵了谷正春,從界嶺口之後,谷正春連續執行了數次危險任務,親手射殺的建虜偵騎最少也十數人。

“參戎,太子殿下急於要知道墻子嶺建虜大營的虛實,無非就是擔心建虜在使疑兵之計,換句話說,就是擔心建虜主力並不在墻子嶺,而是去往了他處。只要我們能確定建虜主力沒有往西面走,太子殿下就可以安心。依卑職見,與其冒險前往建虜大營探查,倒不如往西面去,只要西面沒有敵情,就可以確定建虜大營的虛實……”谷正春道。

董朝甫認為他說的有理,於是就派他帶了最精銳的四個夜不收,出古北口,往古北口西面探查而去。

谷正春深知肩負的重任,出了古北口之後,不敢怠慢,連續奔馳,途徑三岔口時,仔細觀察,並沒有發現有建虜大軍經過的痕跡。中午時分,他們趕到了十八盤。

冬季的十八盤草原,不見一個人也不見牛羊,只有枯黃的原草和呼嘯的北風。

前行的谷正春的親兵小五忽然喊道:“谷頭,你快看!”

谷正春聽聲音不對,急忙策馬下前,只見在前方的原野裏,遺留了大量的馬糞,而是更遠處的地方,隱隱有大軍紮營過的痕跡,“走!”谷正春立刻縱馬向前細查。果然,篝火燃盡之後的余暉,紮營的木釘,埋鍋造飯的小坑,雖然駐軍做了一個處理和掩飾,但卻無法將所有的痕跡都抹去,更無法騙過谷正春這樣的精明夜不收。

一切的一切都說明,有大軍曾經在這裏紮營。

谷正春策馬奔馳,想要圍著“痕跡”轉一圈,以確定在這裏紮營的敵人,究竟有多少人?

這裏是塞外,紮營的一定是建虜而不會是大明軍。

不想,耳邊忽然聽到弓箭破空的急驟之聲,側頭一看,只見寒光閃爍,旁邊的枯草中,忽然站起了幾個舉著手弩的建虜偵騎,正午的陽光下,清楚看到他們猙獰的臉,啊,有埋伏。

雖然猝不及防,但谷正春反應極快,一個側頭,就閃過了迎面射來的必殺之箭,而在側頭閃避的刹那,他左手已經摘下了掛在馬鞍下的手弩。

谷正春閃過了,但跟在他身邊親兵小五就沒有這麽好的運氣了,

見前面的枯草忽然晃動,小五心知不妙,伸手就要去摸馬鞍下的手弩,但晚了,他的手指剛碰到手弩,一只箭矢就夾著勁風,撲到了他的面前,小五避無可避,“砰!”的一聲,面門中箭,鮮血飛起,巨大的力量,將他直接掀翻到了馬下,掙紮了一下,就不動了——不論大明還是建虜偵騎,隨身所使用的手弩都是最好的,力量大,箭矢重,但是射中面門,必死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