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以彼之道(第2/3頁)

此次入塞,諸事不順,在偏師阿巴泰全軍覆沒,糧草不濟,大軍被逼要強攻薊州以西的長城峪口的情況下,失敗已經是可能的一個結果,原因很簡單,從黃崖關到古北口,甚至是白馬關,總長不過三百余裏,如果明軍聚攏所有兵馬,死守這三百余裏的長城,大清兵想要攻破,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且明軍堅守的時間不需要太長,只需要半個月到二十天,軍中糧盡,大清兵就不得不撤退。

最重要的是,眾人都已經意識到了明國太子的狡詐——強攻墻子嶺和古北口,怕早在明太子的預料中,相信明太子已經為此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因此,攻打這兩地的戰鬥,絕不會順利。

退一步講,就算最後攻下了墻子嶺和古北口,但損失過大,喪失的兵馬過多,大清怕是也沒有繼續南下的信心了。

也因此,多鐸從昨日到今日才會如此的焦躁、狂怒、難以入眠。

多鐸性子高傲,但絕不頑固,更不愚笨

在處處碰壁,進退維谷的情況下,他心中已經有了在墻子嶺和古北口難有突破的預感,既如此,倒不如另辟蹊徑,率領大軍主力從宣府打開缺口,一來出其不意,以絕對優勢的兵力攻破張家口,不給明國反擊的機會。任明國太子狡詐多端,也想不到大清主力會出現在宣府,說不定會有預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如果大軍被困在古北口墻子嶺之外,久攻不下,最後糧盡而退,回到盛京之後,作為主帥的多鐸一定會受到最嚴厲的處罰,不但郡王的爵位,怕是連貝勒都難有了,但如果能突破宣府,在宣府創造出一些大勝,就算不足以彌補入塞無功,阿巴泰全軍覆沒的罪責,也能保住郡王的爵位和名聲。

得不到一百分,就得六十分,甚至三十分,總之要比零分好。

羅洛渾出列抱拳,和英俄爾岱一起躬身:“輒。”

多鐸環視眾將,面無表情:“其余眾將,都隨本王前往宣府,將明軍殺一個片甲不留。”

“輒~~”眾將轟然領令。

……

薊州。

雖然建虜從玉田撤退,正陸續從馬蘭峪和點魚關一代出關,玉田危急解除,薊州看起來也無戰事,但朱慈烺猶自不敢大意,因為就整個入塞路線來說,走薊州南原依然是相對輕松的一條路線,只要過了薊州就是一馬平川,建虜的鐵騎就可以肆無忌憚的踐踏大明京畿,因此,即便在建虜大軍正緩緩出關的情況下,他也不敢放松的警惕,他目光始終盯著薊州南原。

兵者,詭道也,誰也不知道建虜會不會殺一個回馬槍。

不過薊州南原的重兵,還是在他的命令下,悄無聲息的後撤,除了楊文嶽的保定兵,其他兵馬都要有序撤出,改去防守薊州以西的長城,即便是楊文嶽的保定兵,朱慈烺也將虎大威的兩千騎兵抽調了出來,改派往密雲,以作為機動使用。

兵部侍郎吳牲總攬薊州以西長城峪口的防務,朱慈烺相信他一定能將防務處置好。

一整天,薊州南原的兵馬都在調動中,但從遠方看來,薊州南原的兵馬和營帳,卻是毫無變化。

“建虜糧草肯定是出現問題了,建虜會不會撤回遼東呢?”

“不會,多鐸年輕氣盛,絕不是輕易認輸的脾氣,他撤兵不過是因為薊州走不通,下一步,他一定會攻擊我大明薊州以西的長城隘口。”

“那會是哪呢?墻子嶺,還是古北口?”

“不知道,但每一個地方我們都要死守,只要能再堅守十五到二十日,等建虜軍糧耗盡,他們不退也得退了。”

參謀司的三位參謀正在進行沙盤推演,從黃松峪,墻子嶺,古北口,一直到白馬嶺,建虜可能攻擊的每一個地方,都進行了相應的推演,朱慈烺全程觀看,並時時參與。

黃昏時,撤往薊州以西長城的兵馬都已經陸續離開,包括虎大威的騎兵,也已經啟程往順義而去,整個南原,只剩下楊文嶽一萬多名的保定兵。

兵馬少了一半,但防禦卻不能放松,夜晚,朱慈烺一如既往的巡營,查夜。

而關於建虜動向的軍情,一如既往,每半個時辰,就有探馬急急奔入大營,將最新軍報送到他的案前。

“玉田知縣張棨回報,玉田城外已經沒有一個建虜,他請示,何時可以打開用巨石封死的城門?”

“馬蘭峪升起多鐸的帥旗,多鐸今夜好像是宿在關內。”

“據黃崖關守將薊鎮總兵李居正回報,第一批出關的建虜騎兵正在黃崖關一代遊弋……”

“黃松峪守將回報,黃松峪附近出現小股建虜偵騎……”

馬蘭峪出關的道路崎嶇,建虜十萬大軍需要兩到三天才能通行完畢,多鐸在馬蘭峪安下大營,緩慢出關,一切都是朱慈烺的預料中,但他預料不到的是,多鐸下一步是會孤注一擲的猛攻薊州以西的長城峪口,還是自認失敗,灰溜溜地撤回遼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