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東宮用意

墻子嶺之戰後,蕭漢俊沒有隨太子到薊州,而是坐鎮京師,總覽從宣大和密雲一代的諜報。

就在墻子嶺大戰的同時,宣府張家口也發生了一場騷亂,卻是張家口的那些不法商人,在得知蒙古大兵壓境,即將兵犯宣府之時,竟然悅圖不軌,想要在張家口制造一場騷亂,以逼迫朝廷重開張家口邊貿,當然了,其中很大一個關鍵就是潛伏在張家口的蒙古奸細在煽風點火。

蕭漢俊率先得到情報,立刻告知宣府總兵周遇吉和張家口副將馬進忠。

後來知道,周遇吉和馬進忠其實也聽到了一些風聲,但卻遠沒有蕭漢俊知道的詳細,於是兩人迅速展開行動,將一場醞釀之中的騷亂消滅於無形。雖然有一些蒙古奸細負隅頑抗,但最後都被消滅。

此戰之後,張家口的商人徹底老實。

沒有了內應,加上周遇吉和馬進忠嚴密死守,哈刺慎和察哈爾兩部的蒙古兵雖然在張家口關外遊弋,但卻始終不敢破關。不過卻也不肯撤兵,顯然,他們是在建虜入塞的消息,一旦建虜入塞,擊破了大明主力,京畿吃緊,駐守宣大的明軍必然馳援京畿,到那時,他們就可以入塞搶掠了。

不過,他們肯定是沒有那樣的機會了,等建虜入塞的兵馬退走,他們自然就會灰溜溜地退兵。

除了境內的奸細,蕭漢俊需要注意的另一個重點就是朝局動向。

太子用阿巴泰換取洪承疇和祖大壽是大事,在朝中激起萬千波浪。即使在太子大勝的情況下,對太子的不滿和攻訐,也依然形成了一股風潮。

也因此,蕭漢俊才會親自來到薊州,當面向太子匯報情況的嚴重。

對蕭漢俊所說,太子並不意外,對京師“風暴”也不是太在意。太子的淡定,既出乎蕭漢俊的意料,但卻也在蕭漢俊的意料中。

現在,完成了今日的任務,蕭漢俊取馬紮坐下來,一邊用鐵夾撥木炭,一邊想著心事。

墻子嶺大捷的消息傳來。初始,他比任何人都興奮,他本就是一個狂放不羈的人,激動之下,不但是哈哈大笑,更是摘下腰間的酒壺,一邊狂舞,一邊連續的往口中猛灌,但忽然的,他好像是想到了什麽,狂舞的動作一下就僵硬了,慢慢放下酒壺,目光看向遠方,雙眼不再激動,反而透出了深深地憂慮。

這種憂慮,直到現在都沒有散去。

當然了,面對太子和其他人時,他始終是面帶微笑,瀟灑從容,只有一人獨處之時,他眼睛裏才會透出這種憂慮……

京師。

東緝事廠。

後面小屋裏,昏暗的燭光下,兩個年輕的小太監正相對而坐。

一人是承乾宮主管太監沈霑,另一人自然就是東廠提督王德化的心腹李晃了。王德化雖然被免了東廠提督的職務,但陛下並沒有任命新的東廠提督太監,只由王承恩暫時擔著,明眼人都知道,王德化並沒有失寵,只不過是一時進言失誤,被陛下盛怒責罰罷了,但等過了這段日子,東廠提督的帽子,終究還是要正兒八經的再戴回王公公的腦袋上。

“東宮也是昏了,打退建虜,生擒阿巴泰,聲威正隆之時,卻忽然要用阿巴泰去換那洪承疇和祖大壽,”沈霑的聲音帶著幸災樂禍:“結果滿朝嘩然,我猜東宮現在說不得已經後悔了吧?”

李晃默了半晌,淡淡道:“不然,東宮做事從來都是深思熟慮,既然做了,就一定想到了今日的結果。”

沈霑不服:“我實在想不出,這對他有什麽好處?”

“對他沒什麽好處,只有壞處,但對大明卻有莫大的好處。”李晃道。

“哦?”沈霑不解。

“洪承疇和祖大壽雖然已經是叛臣,但卻是兩個掌握我大明機密的叛臣,尤其是洪承疇,從陜西巡撫總督一路到薊遼總督,幾乎是執掌了我大明一半的兵力,我大明九邊虛實,各處將官的強弱,再沒有人比他更清楚了,眼下他剛剛降虜,心志未必堅定,或許還會有所保留,一旦過個一年半載,等他心志堅定了,他腹中的情報就都將為建虜所有。更不用說他的才智,如果建虜用他做副帥,就好比阿巴泰,如果此次阿巴泰的副手是洪承疇,你覺得,東宮用關寧鐵騎假裝昌平兵,在潮白河伏擊圍殲的計劃,還能成功嗎?”李晃道。

沈霑沉吟了一下:“估計是不能了。”

李晃點頭:“這也是東宮迫不及待,不惜惹怒朝中的清流,甚至擔負預權涉政的罪名,也要迅速將祖澤潤放回的原因,只要洪承疇能聽到風聲,心中稍微有那麽一丁點的觸動,東宮的意圖就達到了。”李晃道。

頓一頓,繼續道:“祖大壽看起來或許沒有洪承疇重要,但祖家是遼西將門,遼西邊軍將領多出自他祖家,別的不說,只說他的好外甥吳三桂,現在可是統領著,最後的,為數不多的關寧鐵騎,又兼著寧遠團練總兵的職務,如果祖大壽隔三岔五的給吳三桂寫勸降信,就算吳三桂本人不受影響,他手下的那個遼西將領未必就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