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轉道玉田(第2/3頁)

昨日,建虜試探性的攻擊壕溝,湯若望設計的戰壕,充分揮灑了火器的威力,尤其是胸墻,可以令鳥銃兵更準確更輕松的進行射擊,一些初步具有“交叉火力”概念的射擊點設計,更是令攻擊的漢軍旗吃了大苦頭。最重要的是,通過戰壕,守軍可以實現快速支援,明明看起來是防禦的弱點,但當敵人投入兵力,沖到戰壕前時,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麽一回事。

楊文嶽捋須點頭,目光望向玉田的方向,眉宇間的憂慮始終散不去……

……

薊州東南方的原野,通往玉田的道路上,腳步紛沓,馬蹄翻飛,軍旗像海一樣,建虜大軍正急急而行。

昨日,多鐸親眼目睹了漢軍正藍旗攻擊失敗的整個過程,對明軍戰壕術和火器威力頗為驚訝,心知對方不是弱兵,要想拿下壕溝,非付出屍山血海的代價不可,另外,他看到了矗立在薊州城頭那一面巨大的認旗,不是巡撫,也不是總兵,而是明國太子“代天巡狩”的大旗。同時,薊州城頭上,有很多全身甲胄的明軍在走動,想必是明國太子的親衛。

怪不得南原的明軍死戰,也怪不得火器眾多,原來是明國太子戰勝李自成的精武營主力在把守。

多鐸冷笑一聲:“死守薊州,以為就能擋住我大清,哼,不過是又一個袁崇煥罷了。”

陰沉著臉,立刻下令終止進攻。

回到大帳後,多鐸不見任何人,一個人在地圖前想了很久。深夜裏,當得到了偵騎傳回來的最新情報,得知在玉田通往三河的道路上,並沒有明軍把守時,他沒有猶豫,當機立斷,立刻命令大軍轉道玉田。

自從破關入塞以來,大清在糧草輜重方面一無所獲,十萬大軍,人吃馬嚼,每日消耗糧草眾多,而全軍一共只帶了一個月的軍糧,將近十天的入塞,已經消耗了三分之一,一旦在薊州南原消耗時間太多,就會在戰略上陷入困局。

所以多鐸不敢多停留。

玉田到三河,直線距離一百多裏,實際道路有三百裏,照多鐸的估算,最多四到五天,就可以殺到三河城下,三河城小,絕對擋不住大清的十萬大軍,而後直取通州,或者一路南下,將明國攪一個天翻地覆!

多鐸只所以有信心,乃是因為他已經算過明國的兵力了,薊州一代聚集了明國大批的兵馬,連楊文嶽的保定兵都調到了薊州,由明國太子統領,可知明國京畿河北一代必然空虛,只要過了三河,進入華北平原,就都是大清鐵騎的天下了。

而昨夜同時到達的,還有阿巴泰的最新軍報,從墻子嶺破關入塞之後,阿巴泰率領的偏師已經占據了密雲,密雲是明國京師北面的門戶,密雲失守,明國上下必然會驚慌失措,調集重兵防守京師和通州,這一來,河北一代就更加空虛了,所以機不可失,一定要在明軍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奪下三河。

他多鐸是大軍統帥,絕不能被阿巴泰搶了風頭,一旦阿巴泰逼進明國京師,他卻還在薊州盤桓,豈不是被人笑話?

再者,多鐸對阿巴泰的統帥能力並不是太放心,對阿巴泰沒有執行夾擊薊州、兩軍早日會師的命令,也頗為不滿,所以在接到軍報後,他給阿巴泰的命令是,就地防守,不宜再繼續深入,等主力過了薊州,再左右合擊——阿巴泰的軍報,是信使出墻子嶺繞道蒙古草原,再從馬蘭峪關口送過來的,多鐸傳給阿巴泰的命令,也需要原路返回,即使是一人三馬,一趟也需要三天的時間,所以多鐸此時並不知道,阿巴泰已經全軍覆沒了。

繞過明國的薊州防線,出其不意的出現在三河城下,是多鐸現在最優先憂慮的問題。

年輕的多鐸雄心勃勃,一路催促。

在他身後不遠,漢軍鑲藍旗的副都統張存仁卻是皺著眉頭,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豫郡王忽然改變主意,不攻擊薊州南原,而是轉向玉田,其中的原因清楚可見,除了薊州城頭明國太子的大纛,證明薊州由明國太子親自督軍之外,明軍在薊州南原的布置,絕對不是徒有其表,而是相當堅固,其火器密集程度,一點都不亞於九個月前的松山,士兵也有相當戰力,而大清此次入塞,為了快速機動,攜帶的火器並不多,面對壕溝固守,且有一定戰力的薊州南原守軍,如果一味強攻,就算攻下了,開了一條通路,也必然會損失慘重。

而這是黃太吉出征之前,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避免的。

對於薊州南原的“難啃”,豫郡王多鐸並非是沒有心理準備,不過他年輕氣盛,聽不得張存仁繞道的建議,所以才要在試一試,一試之下,發現薊州南原果然不易攻擊,多鐸雖然氣盛好面子,但絕非沒有理智之人,他想也不想的立刻就下令轉進,一點都不拖泥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