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窮寇必追(5)

原本李自成的計劃是要伏擊官軍的主力步兵,但人算不如天算,因為一個小小的意外,他的計劃被偏移了。

這個小小的意外就是他低估了官軍夜不收的能力。

並不是所有的偵騎都能叫夜不收,夜不收專指的是大明遼東邊塞的偵騎兵。

大明的邊防,是按照城——關——堡的布局來布防的,城即使長城,關即是錦州或者寧遠這一類的堅城,亦或者是居庸關、山海關這一類的;而堡即是堡台,也就是最基礎的邊防哨所,而“夜不收”就是駐守在堡台內的偵查哨兵。

因為條件險惡,真正的是把腦袋別在了褲腰帶上,朝不保夕,能在遼東擔任夜不收的,都不是一般人。而夜不收的選拔自然也就極其嚴格,史載:“夜不收須是有膽之人方可擔任,耳目聰明,身手矯健,騎射精良,熟悉地理。每臨敵,暗行刺射,無不中者,方可收之為夜不收。”

夜不收不止是偵騎兵,同時也兼顧了一部分特種兵的職能,在深入敵境、敵我相交的情況下,必須能做果斷的處置。

最初,明軍夜不收對付蒙古人時,還不落下風,但當建虜崛起後,卻顯得有點力不從心了,因為遼東窮山惡水,到處都是蠻荒(肥沃的黑土地尚沒有開墾出來),為生存,從野獸嘴裏摳食,建虜人少小就練就了強健的身體和出眾的箭術,起點比明軍士兵高的多,又心狠手辣,不管從最遠的薩爾滸之戰到最近的松錦之戰,只要建虜偵騎使出全力,明軍的夜不收就會完全被壓制,很難收集到建虜的情報。

也因此,朱慈烺才會下定決心在京營之中建立一支強大的夜不收,雖不敢奢望超過建虜,但起碼要有一定的抗衡能力。而經過將近半年的訓練,在老將董朝甫的帶領下,這一支百人隊的夜不收已經初具戰力,這一次開封之戰,不論前期的偵查還是後期的跟進,夜不收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務,將流賊動向掌握的清清楚楚,唯一的一次失誤發生在賈魯河畔,淩晨時分,李過帶隊突襲洪德亮隊,董朝甫的夜不收布置在了開封方向,沒有能夠提前偵查到。

太子雖沒有責怪,但作為夜不收的首領,董朝甫還是頗為自責的。

董朝甫今年五十五歲,須發斑白,滿臉紅光,崇禎二年,他就已經是參將了,多年的沉潛並沒有讓他體力和戰力出現頹敗,反而越發的彌堅。和營中的那些年輕將領相比,他資格最老,但卻也最是沉默,除了練使張家玉,他幾乎從不和其他人說話。哪怕是太子問話,他也很少多言,眾將都說他是一個怪人,只有太子知道他所圖的是什麽。

一頂大鬥笠,老農打扮,身邊跟著五六個親兵,這就是董朝甫的慣常打扮,從歸德一路行到了中牟縣,始終走到最前線。其間雖然也有幾場遭遇戰,但夜不收幾乎沒有損失,戰力依然保持完整。

而一個時辰前,在郭佛陀村附近,夜不收卻遭遇了一次考驗。

流賊大軍一路向中牟縣撤退,夜不收也一路悄悄跟隨,在經過郭佛陀村時,流賊大軍忽然停了下來,然後偵騎四出,數千流賊騎兵從村子裏面沖了出來,一人一支火把,以郭佛陀村為中心,密集的向四周搜索開來。雖然一路之上為了清除官軍的偵騎,流賊騎兵曾經大舉搜尋過好幾次,但卻都沒有這一次的規模大。

幾隊跟隨的夜不收立刻後退隱蔽,其中就包括董朝甫本人。

但並不是全部後退,而是根據流賊騎兵的驅逐力度撤退,比如流賊騎兵靠近,距敵最近的一隊夜不收(兩到三人)就退到兩裏後,和另一隊夜不收匯合,流賊再追,就再後退兩裏,這樣依次後退,一旦流賊驅逐隊伍退走,夜不收要迅速回到原來的位置,敵進我退敵退我進,就像是橡皮泥一樣,始終咬在流賊的後方。

一直驅逐了將近十裏地,流賊騎兵才緩緩撤回。

董朝甫覺得奇怪,流賊為什麽要在郭佛陀村搞這個大動作?難道村子裏有什麽秘密?

等到流賊大軍全部撤走,村子恢復平靜之後,董朝甫帶著五個親兵,悄悄摸進了郭佛陀村。七八間低矮的茅草屋,村民早已經難逃一空,連狗都沒有,站在村子口,遠望周圍,實在看不出這裏有什麽值得流賊如臨大敵的理由。

站在村中,摸著花白的胡須想了一下,董朝甫做出了決定。

“抓舌頭!”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且是夜不收出身的老將,他敏銳的意識到了事情的不尋常,郭佛陀村絕對是有詭異之處,所以他決定冒險追擊流賊的後隊,抓俘虜,詢問郭佛陀村的真相。

追出去兩裏,夜不收抓到了兩名掉隊的流賊,拷問之下,兩個流賊將知道的都說了,不過卻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情報,董朝甫關心的郭佛陀村,他們卻什麽也不知道,只知道在郭佛陀村停留之時,小掌盤嚴厲命令任何人不得隨意走動,否則軍法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