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朱仙鎮之戰(4)(第2/3頁)

遠望高大堅固的開封城墻,又看了一眼這無邊的夜色,李自成一時猶豫不決。

……

黃昏時分,太子朱慈烺親率左良玉的五萬精銳和兩萬京營兵,從歸德拔營,不直接走杞縣、陳留通往開封的官道,而是繞行雎州、經通許縣到尉氏縣,再直抵朱仙鎮的西面。

全部路程將近三百裏,七萬大軍晝伏夜出,要用三天時間走完。

原本照朱慈烺的謀劃,十四天後才是進軍的最佳時機,但現在李自成孤注一擲,在開封猛攻,官軍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誰都知道攻城戰就是往裏面填人命,流民和輔兵也就罷了,李自成居然派出了老營精銳,由此可知,他真是被逼急了。

而李自成在城墻下損失的精兵越多,官軍獲勝的可能性就越大。從這個角度看,朱慈烺倒希望他多派精兵攻城。

唯一的隱憂,就是擔心開封守軍頂不住闖軍精銳的三板斧,在官軍援兵到達之前就失陷。所以在思索之余,朱慈烺也在暗暗祈禱,祈禱高名衡陳永福等人能夠頂住壓力,固守城池。不需要多,只需要再堅守三天,援兵就可以抵達開封城下。

當初只所以選擇歸德為屯兵地點,一來是因為歸德緊鄰山東,有運河之力,從濟寧轉運軍糧到歸德,輕便又省力。第二,歸德距離開封三百裏,不遠不近剛剛好,遠了來不及救援開封,太近了則闖賊不敢全力攻城,難以達到疲兵的效果,現在看來,三百裏還是有點遠,如果是兩百裏就好了。

在太子率領主力開拔的同時,作為疑兵的丁啟睿和楊文嶽已經前行了幾十裏,這個時間點已經準備要安營紮寨了。

和太子主力的偃旗息鼓不同,悄悄潛行不同,這兩路人馬都是大張旗鼓,唯恐流賊不知道他們要去救援開封。

有人問了,官軍兵分三路,就不怕流賊各個擊破,就像薩爾滸之戰一樣嗎?

但其實是多慮,薩爾滸之戰時,建虜兵少而精銳,單獨面對任何一路明軍都有優勢,且多騎,可以大範圍的轉移,因此“管他幾路來,我自一路去”的戰術才能成功。但流賊可沒有建虜的精銳,三路明軍中,即使是最弱的丁啟睿,遇上流賊都有一定的戰鬥力。且時間短暫,情況不明,李自成很難在一到兩天之內做出決斷,而當情況明了之時,官軍已到朱仙鎮前,他也沒有各個擊破的機會了。

七萬大軍,前鋒是左良玉手下的勁將王允成,副手是李國英,兩人率三千騎兵在前探路,每隔半個時辰向後面回報一次,左良玉自領左營精銳在後,中軍則是太子率領的三千營、神機營和精武營的四個千總隊,再然後是護衛著大軍糧草和補給的左柳營,接著是工兵營,最後斷後的是精武營的兩個千總隊。

至於臨清營,則被太子留在了歸德,負責向前線輸送糧草和補給,保證大軍後方的安全。

而在這之前,董朝甫率領的一百斥候兵早已經遠遠撒了出去,此時已經前出一百裏,到達商丘邊界了。

原本朱慈烺是要騎馬的,但他對自己的騎術尚有一定的疑慮,短途尚可,三百裏的跋涉,他怕自己的屁股受不住,於是聽從田守信和鞏永固的建議,最後坐了馬車。

馬車沒有減震,其實並不比騎馬舒服多少,唯一的好處就是節省體力。

吳甡侯恂,參謀司的參謀,還有軍中的醫官,都是有資格做馬車的人,除此之外,還有一輛特殊的馬車,自從出京之後,就處在錦衣衛的嚴密護衛中,宿營之時,也會被帷幔圍起來,有一個單獨的營帳。除了太子本人,誰也不知道車中是何人?

朱慈烺一邊行,一邊靠著車廂閉眼小憩,想著朱仙鎮之戰的策略。偶爾掀起車簾,查看道邊的情況。

原野翠綠,道邊的樹木也都是郁郁蔥蔥,看起來中原的旱情並沒有想象的那麽嚴重。從古至今,河南最嚴重的是水患,而非旱災。黃河常常決口改道,給河南百姓帶來巨大的災禍,就整個河南來說,除了緊鄰山西的衛輝、懷慶府有旱情,其他地方其實並沒有太大的災禍,但因為土地兼並嚴重,農民手中沒有余糧,流賊進入河南之後又是一通燒搶,生產都荒廢了,官府沒有余力賑濟,以至於災民四起,河南成了繼陜西之後的第二大流賊重災區。

相比之下,旱情更為嚴重的山西,因為緊鄰京畿,朝廷剿滅的緊,又有黃河天險的隔絕,陜西流賊難以進入山西搗亂,所以直到今天,山西流賊都沒有形成氣候,最多不過就是一些占山為王的小草寇。

時也,勢也。只要將流賊趕出河南,再加大賑濟的力度,給失地的百姓以支持,河南應該很快就可以恢復秩序。

天色黑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