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太子視軍(第3/3頁)

左良玉原本靜聽,聽到這裏,臉色驟然大變,急忙叩首:“殿下明鑒,臣絕沒有保存實力的私心,幾次戰役,實在是力不能逮啊……”

不理會他的辯解,朱慈烺深深望著左良玉,表情凝重,聲音清楚而威嚴:“對將軍的選擇,本宮有相當的理解,但這並不表示本宮認同將軍的做法!本宮不是固執的文官,更非不懂軍事的內監,此次代天出征,只要將軍所謀合理,本宮絕不會掣肘,更不會讓將軍以肉飼虎。只要將軍在開封奮發,立下大功,本宮在此發誓,將軍過往的一些事情,朝廷絕不會再追究!鳥盡弓藏,卸磨殺驢之事,本朝絕不會再有。”

初期的左良玉是一個忠君的良將,後來卻漸漸跋扈自雄。也就是說,左良玉本質還是一個忠臣,只不過被環境改變,漸漸變成了私心頗重的藩鎮。古往今來,很多梟雄都是如此,最有名的大梟雄曹操在十常侍之亂和討伐董卓之時,所抱持都是扶持漢室的忠心,不然也不會在諸侯按兵不動的情況下,獨自率兵去追擊西涼軍,以至於全軍覆沒,本人都差點身死陣中。更不用說,曹操還曾經只身刺殺過十常侍之一的張讓,被護衛發現,曹操手武長戟而退,竟無人能靠近他。在三國演義中,此事被改成了刺殺董卓。不論刺殺董卓還是張讓,都需要相當的膽氣和忠心,此時的曹操,絕對是漢室的忠臣。

左良玉比曹操差得遠,本人並沒有什麽太大的野心。即使在是弘光元年,帶著五十萬大軍“清君側”之時,也能被袁繼鹹一番大義說的滿臉羞愧,進退失據,由此可知,左良玉心中還是有忠義的。

史載,崇禎十七年,聽聞京師陷落之後,左良玉吐血大哭,想來也不是虛言。

也因為如此,朱慈烺今天才決定開誠布公的和左良玉談一次,禍國的梟雄和衛國的能臣,往往只是一念之差。左良玉手下十萬大軍,如果能收服他的心,令他真心實意的為國征戰,不但能解了開封的危局,大明內外的形勢,必然也能緩解很多。